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绘就中国盛世底色
2021-07-08 15:01:24
杭州网 时评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一词不仅充满传统文化色彩,更是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和深切向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今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共同迎来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时刻:我们党不仅深切回应了人民群众内心的诉求和企盼,同样也兑现了自己向人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

毋庸置疑,“小康”作为社会发展水平的生动体现,核心就在“全面”二字,它是更加强调在这发展过程中,始终需不断注重其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只要存在任何一个短板都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后更加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和“一切依靠人民”的力量源泉,积淀着无数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充实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以及满满的安全感。

承接历史、开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彰显的过程,也是我们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人民群众对于这一制度优势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肩挑应有担当,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古籍《晋书》中有载:“山陵既固,中夏小康。”《诗经》亦是书写:“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质量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方面制度也更加成熟与完善,是我们不懈追求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应有之义。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尽管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矛盾依旧增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我们党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决贯彻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的到人民的认可,社会活力浪潮奔涌。

彪炳史册的千年壮举、跨越历史的生动答卷,“小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虽然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也不是开阔坦途。新的历史使命已然产生,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依旧任重道远,我们需乘势而上,不断创新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民族新辉煌。

来源:杭州网    作者:厉世成    编辑:王琴    
致敬,生命里的“清流”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承接历史、开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彰显的过程,也是我们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人民群众对于这一制度优势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