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时评
最近有关杭州的两条新闻让人记忆深刻,一个是因地铁二号线的开通,杭州城西交通一改“堵圣”的名头,成为近六年最畅通。另一个是今年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当天杭州地铁线网总客流量达到169.1万人次,创下杭州地铁开通以来最高纪录。地铁,已当仁不让成为一个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
后峰会、前亚运的杭州,多条地铁线路同时开工,大有呼啸而来之势。但相比上海这样已形成地铁线路网格化,杭州的地铁仍在“发育成长”中。而且并不是每个人的家门口都有地铁站,如何让更多人乘上地铁,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充分围绕地铁这个城市交通大动脉,科学合理地做好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这是杭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上的必修课。
要做好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首先全社会要有高度认识。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同配合、互相补位。
其次需要顶层设计,底层入手。地铁新线路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与地铁接驳的公交、步行、出租车、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城郊站的停车场建设,住宅区、写字楼、工业园区地铁公交接驳专线开通,城区站的公共自行车建设等。已开通的地铁线路,沿线站点如何优化,乘客出了地铁站通常需要步行几百米到公交站才最合理?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数据是不会撒谎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在运营的线路每天数十万条以上刷卡数据,对乘客换乘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杭州地铁与公交衔接的现状图景,进行科学决策。公交站点的形式可以借鉴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引入直线岛式 、普通港湾式、港湾岛式、深港湾式等……
要以国际化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杭州的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系统。在这个城市出行的不仅是这个城市的市民,还有大量的外来商务和旅游的人群。我们在让方便市民通勤方便时,还要考虑八方来客。在高规格、大规划下,小细节更不容忽视,如公交车站与地铁站的站名要尽量一致,公交换乘指示牌要清晰,移动互联时代,各换乘站点和线路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要专门优化并及时更新。
每个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无法回避“交通”这一话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交通的参与者。地铁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看似距离不远,却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衷心希望——
地铁与地面公交接驳,方便些,再方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