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评论>专栏作者>司马一民>
消费率过低与储蓄率过高

2013-01-21 09:30    杭州网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系列谈之二

 

在出口、投资、消费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消费长期不给力。

权威人士近日披露的数据说,目前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与此同时,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则跌到35%的低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经济进一步加速增长,经济的外向型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外资潮水般进入,出口爆炸式增长,“双顺差”乃至“三顺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连同“误差与遗漏”项)越来越突出。但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却前所未有地大幅下滑,从2000年的46.4%滑到了2006年的36.2%,2007年更跌到了35%的新低。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最高的是1981年,达到52.5%的空前绝后水平。

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什么如此低?

有专家分析,无论就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纵向分析看,还是就中国与其他国家及经济体的横向比较看,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是多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处于高增长阶段、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都会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还有些人说儒家文化有高储蓄传统,也会压低消费率。

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释放消费潜能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性。刺激消费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政策议题之一。那么,如何做才能扩大消费呢?

有专家建议,提振百姓消费要增收和减负并举,做好三件事情:一是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大幅度提高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二是下决心建立起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敢于消费;三是要把百姓的生活负担、经济负担降下来,要抑制通胀将高物价高房价降下来,创造宽松的消费环境,要大幅度减税降费,减轻百姓经济负担,释放百姓消费潜力。

与专家的观点和建议相对应,网民对于中国高储蓄、低消费原因的分析来得直接:1、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三座大山压到老百姓的肩上,老百姓不敢花钱。只有存起来。2,跟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有关。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宜未雨而绸缪,不林渴而掘井。做事常留余地,给自己留好后路等等观念,也是制约国人的。

同样,网民对于中国提高居民消费率提出的对策也很直接:消费欲望。1、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降低教育成本,让百姓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消费。2、普遍提高社会工资待遇,百姓钱多了,未来预期的钱也多了,就会少很多担心,从而舍得花钱了。

这应当算是广泛的共识了吧,那就赶快研究研究怎么落到实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司马一民    编辑:赵恬宁    
要深入全面研究如何扩大消费搞清楚老百姓的消费构成
 【相关阅读】
· 蹲着等地铁属于没教养?
· 数不清的羊背后是数不清的贪念
· “上海女”假新闻,在社会伤口上撒了把盐
· 网购投诉占25%是一记警钟
· 高铁定价权放开会不会只涨不跌
· “母婴室尴尬”折射管理傲慢
· 海外“爆买”消费力怎样才能回流
· 微信支付提现收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蹲着等地铁属于没教养?
证监会主席为何难做
“上海女”假新闻,在社会伤口上撒了把盐
“天价×”事件缘何频发不绝
厚植志愿服务精神,彰显党员责任担当
站在新起点上 彰显党组织的使命和担当
汲取“八八战略”精神内涵 牢铸基层干部担当使命
牢记殷殷嘱托 锤炼三大本领奋进新征程
杭州地铁强冷弱冷“变温车厢”很贴心
独子养老新政是雪中送炭还是火中取栗
只有众乐乐,才能年年新
不要让“路怒”控制了你的方向盘
蹲着等地铁属于没教养?
证监会主席为何难做
“上海女”假新闻,在社会伤口上撒了把盐
“天价×”事件缘何频发不绝
三学:以亚运精神建设新时代的新天堂
让书香漫过“浙”里的每一个角落
写在杭州亚运开哨时
文旅宣传“内卷出圈”:“流量”变“留量”还需规避传播风险
你真的了解西湖断桥吗
偶像文化应少一些“网红”身影
大白菜的“金融经”
坏人成就澳大利亚

人民时评  新华评论  凤凰评论  千龙评论  新浪评论

南方评论  东方评论  东北网评  大众时评  金羊时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