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预制菜进校园”争议背后的辩证思考
2023-10-05 20:18:59
杭州网 时评

近日,深圳、赣州等地被曝出预制菜进校园的消息,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对。网络平台上,已有“预制菜进校园有学生家长辞职送饭”、“比预制菜更可恨的是承包学校食堂的关系户”等数十个相关话题,舆论场中,一场关于预制菜是否能进校园、是否会进校园的争议热度不减。

预制菜因其便利性和多样性,近年来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销量“井喷”,被看好是下一个万亿赛道。但是,预制菜在市场层面的成功,并未能赢得家长们的认可。究其原因,是预制菜进校园这件事,或存在着不合理的深层逻辑。

首先是饮食认知层面的逻辑冲突。校园餐饮,卫生、营养、健康、安全是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而预制菜冗长的配料表和长久的保质期,难免让人顾虑重重。这与一直提倡的“食材需要绿色、干净”的饮食观念,及医生、专家的饮食建议是相冲突的,何况要提供给正在长身体的学生群体,家长们不能接受是在情理之中。

其次是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逻辑冲突。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然而,目前的预制菜生产配置等过程,并没有统一、公开的标准,家长们的知情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学生们在校用餐也没有更多的选择。简言之,不了解、没得选,必然带来不信任。

再次是预制菜规模化生产与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之间的冲突。预制菜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往往需要对食材进行规模化处理,但是其加工工艺、品质标准、卫生要求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这使得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健康让人担忧。正如网络上热议的一个观点:在不少家长的眼里,“现炒现卖”未必更好,但担心预制菜会“更坏”。直到近日教育部明确表示“预制菜当前不宜推广进校园”的消息公布出来,家长们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有了着落,网络上的讨论量才有所下降。

“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实际上是当下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学生健康的深度关切。家长们谈“预制菜”色变,也是对当下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正常反应。当然,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但是只要还没有建立起确凿有效的管理机制,预制菜端上学生们的餐桌这件事,就必须慎之又慎。

来源:杭州网    作者:丁琼洁    编辑:郑秋青    
杭州亚运何以圈粉世界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