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时评
本报“政在解读”公众号日前以“宋韵往事,我们找到三位‘传话人’”为题,报道多位宋韵文化传承达人——致力诗词文化传播的国风达人“小一姐姐”、德寿宫遗址发掘和保护者“宫里人”王征宇、推动香艺传承的“香九代”周科羽等,清一色年轻面孔,在各自不同岗位上实践着对宋韵文化的传承探索。
“传话人”这个称谓好,好就好在,它凸显了这些国风达人在传承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
浙江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所编制《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宋韵文化研究、遗址保护、数字展示、品牌塑造、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六大行动”。从中可以看出,传承历史文化正是需要“传话”的,借助现代视角,提炼价值精髓,寻求多元表达,实现古今对话,让历史可及可感。以日前开馆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为例,德寿宫为何持续“火”出圈?这既显示“两个先行”中,群众百姓日益提升的历史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更加突显主阵地作用——有好的“话事人”“传话人”,还要有好的“话事”平台舞台。
德寿宫如此,宋韵文化其他方面也无不是这样。文化要“走心”,必须扣紧群众喜闻乐见,推动“活化”利用,实现“活态”传承。一段时间来,依《富春山居图》创作的《忆江南》音舞诗画节目惊喜刷屏;《千里江山图》长卷灯效惊艳世人;博物馆、图书馆里的“宋韵奇妙夜”、舌尖上的“宋潮”产品、“气蕴东方”宋韵美妆受追捧等,无不如此。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锻造各类节会平台,使之融入城市血脉,融入公众生活。连日来,浙江各地持续聚焦宋韵文化发力,杭州的宋韵文化节、绍兴的陆游文化节、金华打造的南宋文化风情街、台州建设的台州府城宋韵·诗路文化体验馆、衢州常山打造的“宋诗之河”文化标识等,无不着眼“老树新枝”,都让宋之景更生动、宋之韵更鲜活。
几位青年“传话人”,无论是“小一姐姐”首创“国学古诗手势舞”,让宋韵跃动于亿万孩子指尖,还是王征宇考古间隙策展“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抑或周科羽以现代品牌激活香业“老字号”实现非遗传承等,都在宋韵文化传承上实现了多元探索、创新表达。从中亦可看出,抓住青年参与,就抓住了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新生力量;找准了青年人视角,也就赢得了历史文化传承未来。
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梦想照见未来!持续擦亮宋韵文化金名片,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不息,让更多“传话人”“话事人”竞相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