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托起全民健康之梦 涵养民族精神之魂
2021-08-13 11:53:28
杭州网 时评

在新形势下,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大众健康,助力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再次彰显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涵养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当下,中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确取得一些成效。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全国,为基层体育服务提供必要的设施基础。定向配备体育社会指导员、每年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等,为百姓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服务内容。与此同时,随着新的形势不断变化,公共体育服务的一些不足之处开始显现,尤其是部分地区依旧存在着服务对象笼统含糊、百姓整体参与度不高等诸多短板。要持续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开展,就要实施精准个性化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服务方式,与民众生活深度融合。

“锁定”服务对象是基础。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不同人群实施精准化服务迫在眉睫。在早先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扮演的多为“端菜”角色,没有切实考虑到民众的个性化需要,服务对象不够“精准”。而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再次明确指出,针对青少年群体推进“健康包”工程,同时有效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并且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实施“点菜”模式,更多的贴心服务,灵活强劲的个性化匹配——以此不断扩大群众自主性,努力答好“钱不白花,事全办好”“民呼我为,精准到位”的“事业卷”。

群众热情参与是核心。百姓是体育事业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最大受益者,没有老百姓的广泛参与,公共体育事业也就失去“灵魂”。如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优化全民健身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健身圈”,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尤其是让百姓各取所需、各有所乐,有效带动全民参与的热情,更是问题关键。普通群众的体育精神如果没有富起来,我们离体育强国就还有距离。我们要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公共体育服务蓬勃发展。

创新服务方式是关键。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的突破口,也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重要手段。当下增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影响力需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武术、龙舟、围棋等项目饱含中华民族特色,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和文化长处。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促进交流,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发挥民众的主体性作用。民众身上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而且他们清楚自身需求,可以支持群众自主创新,结合民族特色,引领新的风尚,展现中华民族别样的精神风采。

民众体魄健康、精神饱满、气质卓然,才是真正的体育强国。推动“全民健身计划”落地生根开花,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前行。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厉世成    编辑:王琴    
让经济发展持续“长青”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