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媒评集
公益的文化路
2021-06-21 17:52:15
杭州网 时评

徐迅雷

公益面对文化,需要“居下临高”“敬而近之”,当然不是“居高临下”“敬而远之”。

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首批捐赠1000万元。字节跳动将携手国家图书馆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公益项目,要让珍贵古籍重现生机,让文明留存下鲜活记忆。

目前有明确的“两个100”:将在一两年内修复100册(件)珍贵古籍、培养100位古籍修复的专职人才。其中重点支持《永乐大典》“湖”字册等国家珍贵典籍和特藏文献的修复。

《永乐大典》是古代典籍之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迄今已逾600年。全书共11095册,现存仅有副本400余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224册。2007年,在上海意外发现一册《永乐大典》,隶属“模”字韵“湖”字册,收藏者是一位加拿大籍华人,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2020年7月,巴黎一场亚洲艺术品拍卖会,含有新发现的两册《永乐大典》,其中一册由一位中国藏家以812.8万欧元的成交价购得,亦隶属“模”字韵“湖”字册,与国家图书馆藏“湖”字册前后相连。

屡遭劫难后,幸存下来的《永乐大典》品相大多不尽人意。搜集、整理、修复、保护,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数字化和活化。在这个“全链条”过程中,一是需要资金,二是需要人才,国家政府之力是一方面,社会公益之力也十分重要,双轮驱动,才能形成合力。

公益助力文化,是公益要走的文化路。前行在这条路上,需要“居下临高”“敬而近之”——“居下临高”是姿态态度,“敬而近之”是态度做法。因为文化是太阳,公益是向日葵。

如今全国现存古籍和民国线装书,约有5000多万册件,其中有1000多万册件需要抢救性修复。2016年,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然则,仅仅只有“我在故宫修文物”,那远远是不够的。由于技术难度和行业冷淡,目前人才和资金“双缺乏”。古籍典藏决不能成为“丧文化”,而必须成为“活文化”,永远活下去。

遗产遗存,最重要的不是关乎过去,而是关乎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怀着敬畏心,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去努力,是保护古籍的必由之路。最近,浙江大学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揭晓,徐永明教授主编的《清代浙江集部总目》获奖。该著作属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批立项重点课题——浙江越来越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清代浙江集部总目》对现存浙江清代的集部著述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收集、梳理,涉及4600余人11000余种著作,经历14年才编纂完成。如果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如果没有对古籍文献的呵护热爱之情,怎么做得好这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

文化人要懂文化,公益人要重文化。懂文化,就是要懂得文化的性质与规律;重文化,就是要尊重文化的价值与地位。文化人“十年辛苦不寻常”,初心不改;公益人“岁岁年年花相似”,恒心不移。由此让更多古籍重现往日生机,必须的!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网    作者:徐迅雷    编辑:沈雁容    
党史教育是最好的思政课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公益面对文化,需要“居下临高”“敬而近之”,当然不是“居高临下”“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