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焦点图
建好用好杭州的“精神磁场”
2020-07-28 12:37:18
杭州网 时评

杭州是一座充满文化理想的城市,打造更多具有高辨识度和知名度的文化设施,并用好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磁场”,关乎城市品位和未来发展。日前,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组织编制的《杭州市文化设施近期建设规划(2020—2025)》已通过成果验收。文化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当下,杭州正在加快建设“一城一窗”,加快打造与城市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乃题中之义。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公共文化设施是刻写在城市之书上的一串串字符,是一座城市最好的“文化名片”。数据显示,杭州各类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的数量可与国内一线城市相媲美,其中博物馆规划建设相关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虽然,杭州的公共文化设施积累了一定的“家底”,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国际性,就无法形成对话和信息交流。因此,在建设“世界名城”的背景下,杭州公共文化设施要注重对标国际公认的标准补足短板。此次《规划》中,浙江文化城、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南宋博物院、钱塘江博物馆、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等一批高等级、高品质文化设施正是点睛之笔,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文化追求,承担着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功能。近年来,杭州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基本建成。截至2019年年底,杭州市基层文化设施中,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超67万平方米,较2011年底增长近50%;社区(村)文化活动室总建筑面积达322万平方米,较2011年底增长了约1.5倍。

但是,一些地方的公共文化设施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现象。比如,有的“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以“农家书屋”为例,可以与村文化礼堂、农村电影院、村书画室等资源整合在一起,还可以探索农家书屋与学校教育合作发展模式等,更好同老百姓的需求相对接,让“农家书屋”载体更时尚、更丰富。同时,公共文化设施要共建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让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活力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项润物无声的事业,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脚下满是“六便士”的城市,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代表的公共文化空间,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抬头仰望“月亮”的地方。杭州是一座充满文化理想的城市,打造更多具有高辨识度和知名度的文化设施,并用好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网    作者:郑莉娜    编辑:郑秋青    
以“杭州之智”助力“杭州之治”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是一座充满文化理想的城市,打造更多具有高辨识度和知名度的文化设施,并用好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