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杂感随笔
儿伴慈母运河情
2014-07-10 09:44:36
杭州网 时评

“天堂”号船长

与大运河的情缘,最早源于大学时代的一次春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早春二月,我与同班48位风华少年乘船从杭州去苏州踏青。在那里,我有幸结识了“天堂”号游船的船长王保国。

1981年初春,19岁的王保国离开故乡绍兴到杭州,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运河上闯荡。售票员、炊事员、水手,直至担任苏杭运河旅游第一船——“天堂”号游轮的船长。辛勤的汗水与踏实的奉献,让他一步步成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古老的大运河,见证了王保国人生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天堂”号宽敞的船舱里悬挂着几十面锦旗,琳琅满目。王保国说,千里运河既是杭州连接八方的通道,又是四海客人见证杭州风貌的窗口。十多年来,船上的12名船员运载了260多万游客,没有一例顾客投诉。一次,一位来杭探亲的七旬香港老人,在船上不慎遗失了佩戴多年的订婚戒指,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老人向船长求助。全体船员放弃休息连夜寻找,终于用吸尘器在船舱夹板缝里找到了戒指。当老人收到专程送还的心爱之物时,不禁老泪纵横。翻开挂在船舷的《航班日记》,跳河救人、扶贫帮困……桩桩好事不胜枚举。抬眼望去,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号”、交通部颁发的“三星级文明客船”,记载着大运河上发生的一件件感人故事。

运河世纪老人

趁着五一假日,我带孩子又一次到大运河南端的拱宸桥,去拜访一位在运河畔居住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运河老人”。晨曦下的小河直街显得那样静谧与安宁,金凤仙老人就住在这幽静的小巷里。95岁高龄的老人除了有点耳背,脸色红润,说话清晰,十分健朗。当问及膝下有多少儿孙时,她一五一十如数家珍。在我的鼓动下,老人握笔稳稳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笔画圆润,字迹端正。家人说她至今还能打得一手好算盘。回首大运河的历史,老人的话匣子里多了许多难得再见的运河旧画:

1919年夏,金凤仙出生在拱宸桥运河畔的一户平民家庭里,当时拱宸桥一带是繁华市井。来自苏州、嘉兴等地的商船汇集运河码头,饭店、酒楼、茶馆比比皆是。丈夫去世早,日本人占领杭州时,金凤仙携子带女逃至三墩避难。八个月,全家只靠咽苞谷壳饼度日。为了生计,金凤仙出来挑担跑单帮,为躲避日本岗楼的缉查险些被日本兵的乱枪打死。说起现在,老人对新社会的生活非常满足,连连赞叹喜逢盛世。看得出来,在运河边住了一辈子的老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怀有深切的情感。每天推窗而出就是运河,在她的记忆深处,这里是孩提时代玩水、摸鱼、捉虾的快乐天地。老人十分怀旧,家中睡的还是伴随了她大半辈子的雕花木床。听说政府要发掘悠久的运河文化,改造运河两岸的旧城小区,老人显得十分豁达:“虽然我生于斯,长于斯,但我还是想看看古运河的新面貌哩!”在老人的再三催促下,全家第一个在小区动迁协议上签了字。

游子伴慈母

“母亲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我是喝母亲的奶长大的……”

这首吟咏京杭古运河的诗作一直留存在我心中,古老运河的阵阵波涛如同慈母吟唱的悠悠童谣。多少年来,运河上穿梭往来的点点白帆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人生奔波时光如梭,在外求学,几番创业,我多么渴望与大运河来一次永久的“零距离接触”。现今,我终于在这条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母亲河畔长住下来,在运河畔安下了一张安静的书桌,枕着大运河的汩汩波涛续写人生新篇,如同儿伴慈母。

船长、老人和我,三代杭州人见证了大运河三段不同的风情与变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李媛    
低头刷屏与抬头看路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与大运河的情缘,最早源于大学时代的一次春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早春二月,我与同班48位风华少年乘船从杭州去苏州踏青。在那里,我有幸结识了“天堂”号游船的船长王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