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让更多“新质人才”脱颖而出
2024-04-08 14:00:00
杭州网 时评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引领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人才以及能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必须坚持系统谋划,走好评才、育才、用才三条大道,让更多新质人才脱颖而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评才”模式,擦亮“引才”名片。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尤其是在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谁抓住了新质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赢得了未来。评价机制作为人才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新质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因此,要想擦亮“引才”名片,必须创新“评才”模式,建立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市场在人才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兼顾社会化评价、专业化评价,合力破除“三唯”倾向。树牢开放理念,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发挥好高能级创新平台聚才引才的功能作用,加快科技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贯通。

优化“育才”体系,厚植“成才”土壤。人才培养从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长期培养。而新质人才的培育更应强调创造力和能动性。从源头来看,需推动构建新质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筑牢基础教育基石,将创新素养、科学精神培育作为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心和想象力。同时,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良好衔接,进一步提升高端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持续推动高等院校分类特色发展,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引导广大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健全“护才”机制,搭好“用才”舞台。爱才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但只有搭好干事创业的舞台,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和爱护,这也是把几千万科研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动能的不二法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使是在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亦可大胆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人才“挑大梁”,支持引导其向创业创新最前沿流动,帮助其在实践锻炼中成将成才。强化实绩实干导向,把人才从不必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倡导科研自主、评审自主,使其想为能为敢为。注重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推动科研机构、企业构建以岗位、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收益分配体制,促进集成创新和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让新质人才有更多用武之地。

来源:杭州网    作者:龚锦朝    编辑:郑秋青    
生产力土壤施“科”肥,发“新”芽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