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中华美食文化的“走出去”与生命力
2023-11-21 11:40:32
杭州网 时评

最近,中国的传统小吃糖葫芦突然在韩国的青少年以及年轻人群体中风靡起来,人气甚至赶超了韩国传统小吃炒年糕。从“民以食为天”到“民以美食为天”,越来越多的地方菜系和传统小吃成为了中华美食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又一个新载体。

中华美食文化的“特供”智慧。说到美食文化输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就不得不提到因地制宜在其中的重要性。比如这次中国的传统小吃糖葫芦在韩国“走红”,最受欢迎的竟然不是常见的“经典款”山楂糖葫芦,而是“衍生款”水果糖葫芦,这其中便体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特供”智慧。水果口味的糖葫芦在赋予其口味上的新鲜感的同时,还能将裹在外面的糖稀与水果本身的口感融合,并且“接地气”地采用了当地特产橘子,体现出了“特供”,给予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享用体验。

中国美食针对某一区域的饮食习惯推出的与当地特色小吃结合的“特供”产品,已有先例,我们所熟知的洋快餐品牌,就曾在2021年在北京首次推出地域化限定产品北京炸酱面,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只能在特定国家的门店才能买到的“特供”产品。而在韩国走红的“衍生款”糖葫芦虽然暂时算不上是商家因地制宜的创新,但这是中国美食打开韩国市场一把的钥匙。

中华美食文化的“生命”力量。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解决温饱,而是要吃得丰富、吃得鲜活,由“民以食为天”变成了“民以美食为天”。加之中国地大物博,美食文化也由来已久,更有“八大菜系”共同构成了汉民族的饮食“蓝图”。于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在讲述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中华美食文化的走出去,背后一直有着丰富的底蕴作为支撑。

其实不只是糖葫芦,像天津的著名小吃煎饼果子、柳州的螺蛳粉,还有被大众所熟知的炒面、肉夹馍等等,即使在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贵上不少,但仍有着不低的人气。随着当前自媒体行业的逐步发展,不少做“吃播”的自媒体人不断出现。很多网友都喜欢观看这类视频或“下饭”或解压,其中也不乏一些偶尔尝试中国美食的外国“吃播”,而这类视频通常可以获得不小的热度。这种方式在进行软性宣传的同时,也能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自发地持续“安利”更多的中华美食,促进中华美食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旺盛的中华美食文化的生命力量。

来源:杭州网    作者:戚玥    编辑:郑秋青    
新“夜生活”出圈,愿时代给青春多些可能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