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面对“报复性消费”的冷思考
2023-01-31 14:23:49
杭州网 时评

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为149.97亿元,同比增长21.6%;全市各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937.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6.5%,据杭州城市大脑文旅系统大数据监测,春节七天黄金周,全市累计接待外地游客403.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1%。杭州如此,全国到处是人从众, 2023年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许多城市已经超过了2019年。望眼欲穿,沉寂许久的消费市场,爆了!报复性消费终于开始来了!面对这股消费热潮,我们应始终保持冷静,应该理性引导和热情呵护,警惕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何为报复性消费?它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或场合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旦开禁之后放开欲望进行疯狂消费的行为。疫情持续三年,让许多人的旅游、娱乐等本来可以有的消费都被限制了,一旦解禁短时间内都要释放需求,就成为了报复性消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我们要看到,报复性的消费狂欢背后,是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宣泄。这种消费是被压抑的原本就有需求的消费,相当于被堤围着、堵着的水,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提闸放水,是“引”和“护”。但春节长假期间,各地也有不和谐的消息传来,西安的6根面条20元,广西北海4个菜1500元,三亚又爆海鲜店消费欺诈等,这是从业者也憋得太久,所以要磨刀霍霍向食客?向憋了三年好不容易爆发的“报复性消费”,挥刀来个报复消费者?如果任由一碗面、一只螺、一只虾,一次食客体验,损害一座城的形象,后果个别从业者的一时“得”,却伤害和造成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大大的“伤”和“失”!

除了以上一些从业者的“做”,还有一种需要现象需要警惕,那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说”。疫情三年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所以2023年要全力拼经济,“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而消费场景是最能直观体现经济复苏、反弹和反转的,这时候就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学者出来“语不惊人誓不休”了,2022年我国居民新增的存款余额达17.84万亿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121万亿以上。春节前就有经济学家放言,要让老百姓拿出几万亿存款买房救市。而几天前,又有经济学教授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以促进消费”。这些所谓的专家们,似乎对为何人们不敢消费、不敢投资而把钱存进利息细微的银行,这是出于对疫情所困的迷茫,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在人们还没有放下这些“包袱”之前,强行驱赶人们去消费,这些学者到底是“反智”还是“焉坏”?

眼睛只盯着大众的钱袋子,这样的促消费能可持续吗?小店的从业者可能不知道,但那些经济学者、教授们会不知道所谓消费是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和消耗。而个人消费是指人们“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离开了经济环境、经济基础,没有了经济繁荣的预期,没有了收入增长的预期,那消费者纵有“报复性消费”之心,也没消费之付的力。只有在拼经济、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才会有人们的收入正增长,才会有健康可持续的大众消费。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强力的支撑是让他们的始终鼓着。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来源:杭州网    作者:阿吴先生    编辑:郑秋青    
消费活力足 经济动力猛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