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面向世界的杭州 文明交流互鉴的缩影

据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报道,9月8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紫金港校区正式开馆,这座筹建10年之久的博物馆的开馆,拉开了一场艺术盛宴的序幕。

这座年轻的博物馆,集收藏、教学、展示、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生动展示了“以中国为中心、以全球为脉络的全文明收藏理念”,其展品主要来自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南亚及希腊等地,展品内容涉及书画、碑刻、瓷器、漆器、金铜造像等。这座“文”与“物”并重的贯通古今、博采众长的博物馆可以说是杭州这座城市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上的一个缩影。

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有责任感的公民来说,世界各国的文明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世界文明之中,才有可能面向世界,从其他国家的文明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

拿古代东方文明举例来说,它包含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哈拉帕文明)。其中,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东方文明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根植于大河冲击而成的平原,以农业活动为主,称为大河文明。而与之相对的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它们发源于地中海东部,称为海洋文明。

我们为何要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因为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且每一种文明的价值,都应该由该民族的价值体系来评价。比如,西方新娘结婚穿白色婚纱,而中国新娘爱穿红色礼服,这没有先进或落后之分,只是文明多样性的一个侧影。文明的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各民族文化丰富、繁荣的重要因素。原始时代,由于交通不便,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很少,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靠本民族内部的变革和创新。而在现代,便捷的交通和通讯,使文明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民族都不断从其他民族中吸收自身原本没有的文化,这是大势所趋,也是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从历史和当代大量事实中我们可以看见,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就越认同、越尊重,国家关系也越容易处于和谐的状态。现在,杭州这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文明城市,正在践行文明交流互鉴上阔步前行。

来源:杭州网    作者:卜金    编辑:郑秋青    
杭州,数字化人才和企业的“人间天堂”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