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杂感随笔
德国甚忧“陌生的敌意”
2016-01-26 14:40:12
杭州网 时评

    “你是好人。”如今,若在德国听到这样的话,可不一定是在夸你。1月12日,德国语言批判行动评委会公布德国2015“年度恶词”。“好人”以64次提名位列669个备选词汇之首,当选年度最恶毒词汇。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好人”一词在德国就被烙上了类似如今中国网络流行语“白莲花”“圣母心”的印记,用于讽刺那些不顾实际、一心追求道德高尚的幼稚、愚蠢、不谙世事的人群。自难民危机以来,很多自愿帮助难民、反对排外右翼势力的热心人,被称作“好人”或“好市民”。语言批判行动评委会批评说,甚至一些主流媒体都将“好人”用作贬义。

    朋友安娜差点就因“好人”与家人大动肝火。安娜父母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移民到德国,她对难民格外关心,积极游说家人将闲置房间腾给难民居住,但她父母最终否决了安娜的建议。“你知道吗?我竟然被家人说成是‘好人’!”安娜愤懑不已。

    科隆性侵案发生后,安娜告诉笔者:“也许我真的不该做个‘好人’。”语气中夹杂着无奈。她原本认为,那些例子都是谣言,但政府和媒体在事件之初“遮遮掩掩的暧昧态度”,让安娜感到强烈不安。她无奈地说:“也许我真的是太幼稚了。”

    迟疑的“好人”不止安娜一个。民调机构尤戈夫调查公司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科隆性侵案发生后,德国人对难民的欢迎程度降至“最低谷”。2015年9月时,尚有1/3的德国人表示欢迎更多难民,20%的德国人愿意将难民接到自己家中。然而,现在只剩1/6的德国人表示继续欢迎难民。对难民说“不”的人越来越多。

    科隆性侵案让反应一向迅速的德国媒体集体失声了3天。德国犯罪学教授克里斯蒂安·费菲尔透露,他此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接受采访时,被编辑明确告知,涉及科隆事件的话题不得提及难民,否则立即终止采访。对此,德国电视二台副总编辑艾尔玛·特韦森公开致歉,表示当天新闻节目没有对科隆性侵案做任何报道,是明显的错误。

    社会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即陌生和未知会带来敌意,是引致恐惧、防范、攻击和冲突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弥漫于公众中的天然防范心理,会突然爆发公共安全危机,甚至蔓延成一场社会性的信任恐慌。如今的德国,正在经历难民融入社会初期的“磕磕绊绊”,在德国人和难民之间打消“陌生的敌意”颇为紧迫。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雪珺    编辑:李媛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