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社会民生
潘石屹捐资哈佛助学有何不可
2014-07-28 09:56:55
杭州网 时评

潘石屹日前与哈佛大学方签订协议,捐资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消息传出,引发热议。有网友惊呼“为何不是中国高校”,还有人抨击潘石屹夫妇“吃里扒外”忘本。

根据报道,SOHO基金会是由SOHO中国有限公司出资并全权管理运营的公益慈善机构,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国内开展助学等慈善项目。此次设立助学金,旨在帮助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中国贫困学生。除哈佛外,与其他一流大学的合作,尚在洽谈中。

就像支持者所说,潘石屹捐资助学,只要资金来源合法,去向符合基金管理程序,怎么捐,捐多少,捐给谁,别人并无权利过多干涉。更何况,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上早就写得明白,受益者还是中国学子,从本质上来说,这与该基金在国内开展的助学项目,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出国门,展开自己的求学之路。就像潘石屹的夫人张欣所回应,“如果没有资助留学,就没有当年的胡适。如果不能给贫困学生资助,以后的胡适就只能来自富二代”。按照现阶段收入水平,就中国大多数家庭而言,留学欧美国家,每年多达数十万元的各类学杂费用,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支出。和国内的贫困学子相比,他们中的困难群体,同样需要社会关注,当然也欢迎更多SOHO中国这样的民间资本参与。

退一步来说,即使捐助的不是中国学子,也无须耿耿于怀,心怀芥蒂,更不必以狭隘之“爱国”、“不爱国”论之。慈善原本就没有国界,捐资助学当然更是如此。事实上,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外国企业家为中国捐资办学助学的事例不胜枚举,历史上,司徒雷登就曾为筹建燕京大学在美国募款25万美元。我们能坦然接受外资捐助中国高校,又如何不能平静面对中国人捐资助学外国高校?

“为什么不是中国高校”,其实也隐含了对于中国高校的某种失落之情。因此,与其耿耿于怀潘石屹夫妇在哈佛的一掷千金,还不如对中国高校多做反思。从这个语境出发,中国高校有必要更多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的做法,不断练足内功,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增进办学影响力,吸引全世界更多优秀学子,当然,同时也吸引世界上知名企业财团,来支持自己办学发展。

而就企业方来说,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以参与捐资助学等慈善事业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公益形象,从而增强对世界一流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海归”的吸引力,增进世界眼光和国际情怀,未尝不是一着高明之举。

仅从这点来看,潘石屹捐资哈佛助学,有何不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李媛    
“虚假大学”只能防不能治?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