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挖掘东方文化内涵 杭州要从文化资源实际出发
2017-12-19 11:24:54
杭州网 时评

    上个月,出差去了邻省一个城市,当地的友人陪着去游览了距城50公里的一个湖泊。岸柳芦苇,拱桥亭榭,湖光山色,应有尽有。风景不能说不美,但就是游人稀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友人一语中的,我们这个湖面积、水质之类的可能都超过杭州西湖,但就是没有西湖这么多历史古迹、故事传说!

    对啊,这就是让杭州人傲骄的历史文化!杭州钟灵毓秀, 自古“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难怪有人说,漫步在杭州西湖畔,一片树叶掉下来,可能砸到的就是一个典故、一段传说。这就是杭州,在这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里,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文化的印记。我们真应该感谢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厚厚的“家底”,从杭州建城之前一直到民国,几千年历史沧桑,先祖们给我们留下了“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还有元、明、清、民国等一系列的灿烂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类社会每一次跨越,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文化是建设世界名城的“根”与“魂”。如何深入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弘扬杭州地方特色文化,切实增强杭州城市的历史人文气息,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又一个答卷。

    挖掘东方文化内涵,杭州要从自己文化资源实际出发,形成不可替代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特质。笔者认为,我们要现阶段要做深文化研究,做实文化保护,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交流。

    杭州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八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建城史、中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南宋王朝的都城。一直以来文化昌盛、人文渊薮、古迹繁多,尤其文化门类丰富多彩,素有“三吴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东南佛国”、“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美誉。杭州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西湖、京杭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良渚文化遗址,还有南宋皇城、跨湖桥、钱塘江古海塘、西溪湿地等历史遗址,而丝绸、茶叶、中医药、杭帮菜、金石书画、南宋官窑和刀剪伞扇等带有强烈东方印记的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一个个项目和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全力保护。还有西湖学、西溪学、运河学、钱塘江学、土默热红学等特色文化研究,亟待我们再上层楼。

    做大文化事业就是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如城市文化公园、农村文化礼堂等,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强文化产业是要整合全市的各类文化资源,推动影视动漫、文化创意等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抢占市场头部,形成一批世界级的杭州文化品牌。保好文化交流,是让优秀的杭州文化走出去,把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文化请进来。要更多地创建和发扬如“中国国际动漫节”这样的展会品牌,进一步提升杭州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来源:杭州网    作者:吴盐胜雪    编辑:李媛    
体现了地方政府为民服务的态度以及对“互联网+”的充分运用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挖掘东方文化内涵,杭州要从自己文化资源实际出发,形成不可替代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特质。笔者认为,我们要现阶段要做深文化研究,做实文化保护,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