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评论>专栏作者>岑嵘>
假特供的土壤来自特权

2012-10-23 13:28    杭州网

据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从今年10月开始,国家工商总局和相关执法部门配合,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假借国家机关名义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在北京、贵州等地调查发现,此类商品主要集中在白酒、红酒、茶叶等种类上,而“军队”、“武警”、“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成了“特供”、“专供”的重灾区。

假特供产品如此泛滥成灾,从表面上看,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特供”、“专供”这几个字,如同封建时代的“御制”、“贡品”等符号,暗示着享用这个物品的消费者的等级和权力。于是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所谓特供产品的同时,不但看中它的使用价值,更享受它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这里的不法商家,不但是销售假冒商品,同时也在销售消费者对权力的膜拜。

为何商家这种拙劣的手法能长时间屡屡得手?这或许源于中国特权思想的深厚土壤。在中国,从商周时代起,从器物到食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比如在周代对于青铜器的使用就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周天子可以用九个青铜鼎,诸侯或卿用七鼎,大夫五鼎,士只能用三鼎或一鼎,不能越级使用。在周代,只有上层社会才保留着食肉的传统,老百姓的主要食物只能是粮食和蔬菜。即便吃肉也分档次和等级,当时只有国君才有资格吃牛肉,大夫有资格吃羊肉,士有资格吃狗肉和猪肉,而一般庶人只能吃鱼。

在今天,社会仍然保持特权这个概念。当群众吃着地沟油、毒牛奶、农药蔬菜时,很多国家机关却享受着绿色环保的特供、直供产品。而很多高质量的产品,例如第一茬的茶叶等等,每年也会按时上交到国家各部委等单位中。正是有这种真正的特供,所以冠名的假特供才会大行其道。

消灭假特供的一步就是消灭特权的土壤,只要特权这个土壤还在,假特供便会以各种各样的形态生根发芽,让人防不胜防。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岑嵘    编辑:赵恬宁    
心脏支架,内心深处的暴利莫言还能被消费多久
 【相关阅读】
· 蹲着等地铁属于没教养?
· 数不清的羊背后是数不清的贪念
· “上海女”假新闻,在社会伤口上撒了把盐
· 网购投诉占25%是一记警钟
· 高铁定价权放开会不会只涨不跌
· “母婴室尴尬”折射管理傲慢
· 海外“爆买”消费力怎样才能回流
· 微信支付提现收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蹲着等地铁属于没教养?
证监会主席为何难做
“上海女”假新闻,在社会伤口上撒了把盐
“天价×”事件缘何频发不绝
人民网评:48项典型经验做法被表扬,释放啥信号?
人民财评:持续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人民网评:让社会资本激活生态保护的一池春水
让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信仰(人民时评)
人民财评:别给黑芝麻丸交“智商税”
人民来论:高价种植牙不该成为“啃不动的硬骨头”
人民财评:对词典类APP的差错不能掉以轻心
共同呵护文明有序的出行环境(评论员观察)
蹲着等地铁属于没教养?
证监会主席为何难做
“上海女”假新闻,在社会伤口上撒了把盐
“天价×”事件缘何频发不绝
艺起评:文艺作品不应建立在随意践踏动物生命之上
人民来论:传统文化要入课堂,更要入心
艺起评:让人笑哭的喜剧大赛到底好在哪?
人民体谈:冬奥科技之光开启绿色“冰雪之约”
你真的了解西湖断桥吗
偶像文化应少一些“网红”身影
大白菜的“金融经”
坏人成就澳大利亚

人民时评  新华评论  凤凰评论  千龙评论  新浪评论

南方评论  东方评论  东北网评  大众时评  金羊时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