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文化体育
人民体谈:冬奥科技之光开启绿色“冰雪之约”
2021-11-17 10:25:00
杭州网 时评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日渐临近,“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赛程已经过半。目前已经结束了冰上项目和滑行项目,后续测试赛雪上项目场馆场地造雪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明年1月中旬完成赛时造雪。

一直以来,创新科学技术在人类奥运发展史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科技进步伴随着奥林匹克的成长,不仅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装备和场馆设施为人类突破身体极限,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保驾护航,还有回放、慢镜头技术为准确判定比赛结果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同时,越来越高清的转播设备让观众身临其境,增加了参与感,提高比赛可看性。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从申办冬奥到筹办冬奥一以贯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中,除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外,其他竞赛场馆均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通过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改造升级,充分发挥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如“水立方”将无缝转换变身“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仅用6小时就完成了“冰凌花”的换装。这些场馆曾经见证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精彩,此时也为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整装待发,静待开赛。

比赛场馆的制冰造雪技术也是检验办赛水准的关键之一。为了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在“冰丝带”和“冰凌花”的场馆改造设计和施工中,融入了超低能耗制冰技术。传统制冰剂氟利昂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我国研发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可以制冷制冰,还可以直接回收废热作为热泵,提供场馆除湿和供热,比传统冰场提升能效20%以上,而二氧化碳可以保证温度恒定,冰面质量更优,为奥运健儿创造纪录、突破极限再添助力。

“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办赛理念,奥运场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比赛需求和赛后惠及群众。坐落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被称为“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场馆的典范”,处处体现“绿色奥运”: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利用、山体生态修复、自然采光通风,管线集中于地下管廊等等。环保先行的概念,使“雪如意”跟古杨树场馆群的其他场馆一样,利用地表水收集技术,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可以被用来重复造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样身处古杨树场馆群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除了技术楼外,包括场馆运营综合区、运动员综合区、场馆媒体中心和转播综合区的建筑都是“临建”,赛后将拆除并回收利用,冬奥场馆由此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

为了提升疫情下奥运赛事组织的效率和体验,我们围绕安保、医疗、交通、转播等场景,将创新科技融入奥运场馆的智慧运行:核酸检测二维码识别、无接触安检、可穿戴式智能测温贴、多维度观赛、高频雾化360度无死角消毒等等,既保证了疫情防控,又充分照顾到闭环内人员对物资、文件等的需求。在冰球测试赛中,“冰凌花”甚至出现了4分钟制作一杯手冲咖啡的机器人。这些五花八门的科技为冬奥赋能,也为防疫筑起严密的保护网。

奥林匹克,这项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体育盛事,不仅鼓励人类向“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突破进取,还给予人类和平、友谊,共同进步。穿越冰雪,2022年的北京怀抱无限热情欢迎各国健儿再创佳绩;奔向未来,2022年的冬奥会也将继续见证无数奇迹诞生。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史雅乔    编辑:沈雁容    
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简评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