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媒评集
一块屏幕的作用不该被夸大

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在致力于研究教学法,都在探讨如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然而这一切在这块屏幕前都失效了,甚至连“人机对话”的环节都省略了,有的只是面对屏幕,冷冰冰地单方面信息接收。

近日,四川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份判决书,显示成都东方闻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行贿公职人员,在一个远程教育项目的招投标和资金划拨中获取便利,涉事的四川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原主任刘某因犯受贿罪获刑10年。媒体的这则报道让人想起了2018年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那篇文章说,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跟随成都市第七中学同步上课,16年来,有72000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高中课程,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其中88人考上清华、北大。而这次涉案的成都东方闻道公司,正是这块屏幕的运营方。

不过笔者无意讨论直播屏幕背后存在的利益输送和资本运作问题,只想说,这样一块远程教育屏幕,到底该不该被广泛推广。

冰点周刊那篇文章在手机上刷屏的时候,笔者感到非常惊讶,惊讶于在全社会都在深入探讨素质教育、高考改革、以人为本的当下,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将应试教育发挥到极致的角落存在。“屏幕那端,热情洋溢的七中老师提出了问题,七中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可这一端,只有鸦雀无声的寂静。”——很难想象,这真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课堂吗?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在致力于研究教学法,都在探讨如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然而这一切在这块屏幕前都失效了,甚至连“人机对话”的环节都省略了,有的只是面对屏幕,冷冰冰地单方面信息接收。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所谓的“改变命运”,这块屏幕的主导者,连对课堂起码的尊重都丢掉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设身处地考虑过这些师生的心理感受,文章中不多的细节已经让人感到心痛。直播课程被引进之初,“遇到过老师撕书抗议,有些老师自感被瞧不起,于是消极应对,上课很久才晃进教室,甚至整周请假,让学生自己看直播。”“不少学生一提考试就发抖。虽然早就预告了七中试题的高难度,但突然把同龄人间的差距撕开看,还是很残忍。”——这真的是一种健康的教学环境吗?考上清华、北大也许是一种公认的成功,但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成功,师生们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真的可以一笔带过吗?

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教育的不平衡的确存在。但要抚平这种差异,一定要对标最顶级的中学才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论教学手段怎样改变,“因材施教”的理念都没有过时。贫困地区的中学师生,完全可以探索更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哪怕出了状元,哪怕有人考进了名牌大学,也不意味着这些中学达到了顶级中学的水平。只有尊重每个师生,让每个人都得到好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教学改革。

对于《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引发的讨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称,教育信息化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远程教育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它终究只是辅助手段,绝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公众对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改革期望值也应该有所调整,升学率、考上名校不应该作为首要目标。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并不只有考上了名牌大学,才意味着“改变了命运”。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徐昕    编辑:金璟霞    
求取网约车“安全”与“便利”的最大公约数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