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媒评集
求取网约车“安全”与“便利”的最大公约数

“晚上十点之后,在北京市区,打滴滴经常要排队半个小时以上。”这个冬天,经常在公司加班的刘宇发现,打车变得异常困难。自去12月份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出现“打车难”回潮,有网友跨年夜叫车,发现自己排在1700多名之后;预计随着春节的到来,“打车难”将进一步加剧。而且随着“打车难”回潮,“黑车”也跟着回潮了。

“打车难”怎么就突然回潮了呢?直接原因是市场供应在短时间内大幅滑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网约车平台都要清退无证车辆。

无证车辆,理当清退。然而对这些无证车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们其中有一部分,或者是车辆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是司机资格不符合有关规定;另有一部分则是什么规定都符合,但经过对成本与收益的审慎判断之后主动“知难而退”了。有人对出租车与网约车在成本收益方面的区别做了一个对比:车辆购置,前者8万元,后者10万-12万元;年化营运险费用,前者1万元,后者1.2万-1.5万元;每公里平均油耗,前者0.3元,后者0.5元;年化维修保养成本,前者1万元,后者1.2万-1.5万元;是否允许线下接单,前者允许,后者不许;是否需要遵守限行政策,前者不需要,后者需要;是否允许进站候客,前者允许,后者不许;是否可以使用出租车服务区,前者可,后者不可;是否可获得燃油补贴,前者每年1.4万,后者无;发生次责与无责事故是否可追讨误工费,前者260元每天,后者无……高门槛,让一些司机望而却步;高成本,让一些私家车“挥一挥衣袖”。

去年9月底,一份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证明融入高科技管理工具的网约车相比传统出租更具安全性;近日,国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了《2018年中国出租车&网约车出行用户调研报告》,对乘坐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的用户需求、体验、认知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多数用户认为未来一年打车会更加安全,但由于运力减少,打车会越来越难。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打车便利,是仅次于安全的第二位。强调安全,势必影响到便利,比如对司机资格的审查,对于车况的审核,这是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与接受的。但还是有必要指出,安全与便利,顾此不可失彼,不论是“有安全无便利”还是“有便利无安全”,都不是群众所要的,群众要的是既便利又安全。打车难回潮,群众的“便利”没有了;“黑车”回潮,群众的安全也打了折扣。强调安全是对的,但强调安全的同时,是不是还要求取安全与便利之间最大的公约数呢?

对于有着“数字经济之城”盛名的杭州来说,杭州是被公认为网约车政策较为开放与宽松的城市,但依然有短板需要补齐。日前笔者在西湖景区天台山路,帮一位外地游客叫车叫不到、拦车拦不住,深感“打车难”问题对于杭州城市形象实非小事;再早些时日,笔者在重庆机场,意外发现出机场通道一路都有“网约车”的电子屏指示,在车站、机场为网约车设置通道与场所,是很值得杭州学习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金璟霞    
智能化时代 给老年人留一扇窗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