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公共文化服务岂能如此“高冷”?
2025-07-31 16:28:30
杭州网 时评

美术馆傲慢怼观众、剧院监控私用惹风波、婴儿园内喝口奶竟被无情驱赶……近期,接连发生在上海外滩美术馆、江苏大剧院、上海动物园的几起事件,瞬间点燃舆论怒火。这些本该是滋养心灵、服务大众的文化殿堂和公共空间,却频频上演背离初心的戏码,暴露出部分机构根深蒂固的顽疾——“服务意识褪色、管理机制失灵、舆情应对失能”。此等乱象,不仅寒了公众的心,更严重透支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信力,整改已是箭在弦上。

服务初心丢哪了?

公共文化机构,核心在“公”,灵魂在“服务”。但上海外滩美术馆面对网友的入馆建议,官微竟甩出一句“我们无需这样做,也请你不要再来”,冰冷刺骨,傲慢至极,全然忘了美术馆是公众共享的精神家园,而非自家后花园。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是服务意识的缺失,而是对公共服务本质的彻底背离。再看上海动物园,酷暑时节,十个月大的婴儿在馆内需要喝奶,工作人员机械执行“禁止饮食”规定,无情驱赶母亲和孩子。园内唯一的母婴室竟在园外,步行15分钟。如此荒谬的设施布局,加上毫不体恤特殊需求的僵化执行,“以人民为中心”在此沦为一纸空谈。

管理机制乱成一锅粥!

有效的管理是机构运行的基石,但这些事件暴露的管理混乱令人咋舌。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入馆政策,五月“免费预约”,六月就变“取消预约限流”,朝令夕改如同儿戏。决策前不调研公众需求,不考虑实际承载能力,纯属“拍脑袋”瞎折腾,让观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上海动物园母婴室设置形同虚设、禁令不考虑婴儿基本需求、投诉后初期态度强硬拒绝道歉……管理体系的系统性短板暴露无遗。看似有“规定”,实则无“章法”,缺乏人性化考量,更缺乏预见性和周全性。如此混乱的管理,谈何高效运营?谈何服务群众?

‌舆情应对火上浇油!

自媒体时代,舆情应对是必修课。江苏大剧院员工私用监控设备、发表不当言论,机构事前缺乏规范引导和风险防范,事发后虽迅速辞退,但回应声明被批“敷衍塞责”——既无明确道歉,也无调查过程,更无防范措施。这种“切割式”处理,非但难息众怒,反而加深了公众对管理混乱的疑虑。上海动物园更显“迟钝”,婴儿喂奶事件发酵十多天后才道歉,初期还嘴硬“依规履职”。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被动应对,反映出机构对网络舆情的迟钝和对公众诉求的漠视。小问题拖成大危机,信任就是在一次次“捂盖子”与“挤牙膏”中被消耗殆尽的。

面对这些问题,光喊口号不行,必须‌猛药去疴,回归“服务”本位才是王道!‌

‌重塑服务之魂,刻下“人民”二字。公共文化机构必须来一场深刻的宗旨意识“大扫除”和职业素养“再教育”。服务特殊群体不是施舍,是责任。完善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基本保障刻不容缓。公众的满意度,才是衡量工作的唯一硬指标。

‌扎紧制度篱笆,告别“人治”乱象。建立科学、透明、可操作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决策要有论证,规则要有温度,执行要有弹性。尤其是敏感领域(如监控使用、员工社交媒体行为),必须制定专项规范,“谁使用谁负责、谁发布谁审核”,严查违规绝不手软。

‌升级舆情“雷达”,学会真诚沟通。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对社交平台和投诉渠道保持高度敏感,苗头问题早发现早干预。负面事件发生后,务必坚持“第一时间发声、实事求是回应、真诚表达歉意、拿出整改方案”四步走,摒弃“鸵鸟心态”和“官样文章”。重建信任,唯靠真诚。

公共文化服务,承载着民心的期待。唯有真正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用扎实的行动和真诚的态度修复裂痕,公共文化的阳光才能真正普照人心。

来源:杭州网    作者:蒋建萍    编辑:王帆 颉月娇 沈雁容    
《南京照相馆》:在快门声中打捞历史的暗房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