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州视角
大良渚的古今文明

秋风起,“蒹葭苍苍”就要过渡到“白露为霜”了。在杭城的西北角,有一片文化的风水宝地,那就是良渚,如今也是秋意渐浓。9月14日,杭州余杭区官网挂出一则《关于对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方案设计进行公示的说明》,人们期待中的“良渚校区”终于浮出水面。建成后的美院良渚校区长啥样?喜欢读图的新媒体大悦:从效果图看,果然不负众望!整个校区犹如建在森林里,建筑也非常有特色!

度过90华诞的中国美术学院,把一个新的校区建在良渚这块文化的沃土上,是选对地址了。这是美院与良渚的双赢,相信美院良渚校区将成为大良渚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在经过全球征集后,该校区确定由著名建筑师张永和教授领衔设计。他的设计指导思想是“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通过坊、市、馆、舍、所、院、园、道的营造,实现“绵延多义的工坊空间、居学一体的书院模式”。张永和,是普利兹克奖评委中首位“中国面孔”。

校区距离2号线良渚站不远,往北过去,这里有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是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被良渚文化村的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大屋顶”。再往北一箭之遥,就是著名的良渚博物院,建筑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由良渚博物院向西北,沿着全新亮相的祥彭线走不远,就抵达正在申遗——要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的良渚古城遗址。这里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建设中:一个良渚,一段古老的文明物语;一个公园,带你穿越5000年!这就是良渚,良渚的文化,文化的良渚。

良渚之大,是时空文明之大,包含了古今文明。

这个月初,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专设“良渚古城国际研讨会”议程,国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讨良渚古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大会最后一天,近300位知名专家学者,前往良渚博物院参观。一位外国专家说:“良渚博物院代表了我们建立文化遗产交流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示了跨文明文化交流传播的新方式。”

“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古人已经很努力,今人定当更努力。今天的文明重铸,要对得起曾经的历史文明。为了“蝶变”升级,良渚博物院经过10个月的“闭关修炼”,进行了全方位的陈列改造,在今年6月“重启”,由此刷新良渚的文化记忆。

如果说“古文化”“古文明”存在于博物馆,那么,“今文化”“今文明”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良渚越来越有明晰的答案。这里再说两个细节:

良渚的梦栖小镇,已成功举办两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梦栖小镇成为“全国工业设计领域第一小镇”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在良渚文化村,业主们发起“北归”行动,因为居住区距离南边的良渚地铁站还有“最后一公里”,无论是去乘坐地铁,还是下了地铁回到村里,“村民”们相互之间都可相互搭车,这成了邻里文明的典范。

回顾历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不同文明的相遇,有一个不幸的定律,就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会最大化地被吸收,最有价值的东西反而被最大化地拒绝。”看看当下,事情有了极大的变化;展望未来,一定是最有价值的文明文化会被最大化地传播和吸收——良渚就是一个明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金璟霞    
城市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