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杭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西湖上新了”秋季导赏顺利收官
发布时间:2020-12-17 07:40:04

杭州日报 11月,西湖沉浸在深浅不一的黄色之中。

在秋意浓浓的城市里,每到周末,“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西湖上新了”现场导赏服务的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地守候在苏堤北口,给500多位喜欢西湖、喜欢大自然的市民和游客,不知疲倦地讲述着有趣的苏堤。

“最熟悉的陌生人。”家住滨江彩虹城傅女士的话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西湖上新了’里的苏堤,是一个我之前没有听到过的苏堤,有人文,有自然生态,可以玩,可以触摸,很新鲜,很有意义。”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绿马甲志愿者在苏堤边的导赏暂时告一段落,明年春暖花开时,我们西湖边再见!

这样的西湖,同学们第一次讲

这次驻点西湖边的绿马甲志愿者,都是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其中不少人都是导游专业的。

讲解对专业的他们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不过,他们说,这样的苏堤,第一次讲。

岳爱明,今年大二,高中就考出导游证的他,年纪不大,但已经积累了不少讲解的经验。不过,他说,“西湖上新了”的讲解,很多知识他都是重新学习的。

“苏堤的故事,导游说得最多的、书上写得最多的,就是苏轼建苏堤的原因和著名的东坡肉。”这些故事,岳爱明早就烂熟于心。

可是,“西湖上新了”要讲的苏堤故事,很多他是第一次知道。比如,苏堤上有黄金分割点,宋人眼中的苏堤是怎样的,苏堤上每一座桥的故事,除了这些人文方面的故事,还有苏堤上的动植物的故事……“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全新的学习。”

上岗前,岳爱明和学校的同学们,接受了细致的培训。“老师会带着我们,在校园里一圈一圈地走,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岳爱明说,苏堤里有很多植物,校园里都可以看到。他们跟着老师,认识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背后的故事。

然后,在专家的带领下,实地来到苏堤,听专家讲解苏堤的故事。“这样的苏堤,我第一次听到,我一边跟着老师,一边用手机录音。因为老师讲得太多了,光香樟树,我就听到了很多知识点。”现场学习后,他把手机录音仔细整理成文字,设计成教案,一遍遍研究,一遍遍背诵:“虽然我的知识储备没有老师那么丰富,但是,努力把老师现场讲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再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导赏和导游是完全不同的

朱欣雨是大一导游专业的学生,一头长发,清澈的眼神,性格活泼,听课的孩子们很喜欢她。“导赏和导游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在讲解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和家长孩子们的互动。”

“孩子特别喜欢我讲苏堤上赤腹松鼠的故事,看到松鼠的时候非常兴奋。”讲到这里,朱欣雨也像孩子般激动。

朱欣雨还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一种叫“八爪金盘”的植物。“在冬天开花的植物比较少,我们熟悉的有蜡梅、茶梅等。‘八爪金盘’这种小区、道路边上常见的植物,也是冬天开花。不过,因为它的花太朴素了,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花。”朱欣雨告诉孩子,那个白白的小球球,有很多个花序,那就是“八爪金盘”的花。

朱欣雨会教孩子们做“无患子”口哨,孩子们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听她讲:苏堤上的黄金分割点究竟怎么找、怎么算,每座桥上望柱的纹路有什么特点和故事……

“刚开始报名志愿者时,我觉得培训就是听听老师讲PPT,有导游词模板让我们背诵,但是这次的培训截然不同。”朱欣雨说,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西湖上新了的公益讲解,让她学会了怎样去导赏,而不是对着游客背诵呆板的导游词。“我和孩子们会有很多互动,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游客,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非常放松、非常快乐。”

志愿者唐嘉怡说:“每一次导赏都让我有不一样的收获。小朋友对植物的热情比想象中更大,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丰富了大家的苏堤活动体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栋 边晓丹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