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印月三谈
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时,朱熹以方塘为喻,阐述他的观书有感。今日,借此一问:枕水而居的浙江,如何实现“清如许”?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描绘了一个“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蓝图。

    那“美丽浙江”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在过往的岁月里,浙江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砥砺前行,在生态环保方面更是以“五水共治”为牛鼻子,全面开启美丽升级赛。如今,民宿经济的德清模式、美丽乡村的桐庐样本、一江清水送杭城的富阳转型……不拘一格,却又殊途同归地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走在转型路上的浙江明白,这是一座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活法”,这是对“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真切的民生回应。

    从小里说,对市民而言,爱乡之情的激发,大抵是有自豪感—有归属感—有建设热情—有获得感。而这方诗画江南无与伦比的山水,正是大家心底之于乡情最柔软的牵挂、对于美丽最认同的珍藏。

    唯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激发每个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释放青山绿水更强劲的活力,也才能催生城市不断向前的动力。

    怎么保护?自然得有人、有钱,会经营,让山水更具情怀、价值,让保护更加主动自觉。

    以“美丽”之名招才,让山水更具情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墨客被这方山水吸引,流连于此。但当下的浙江,不仅满足于此,引进来,还得留得住。把“美丽”当成事业来做,除了赞美,在“浙里”,你大可把乐山痴水的情怀与生活、与工作完美结合,志同道合经营“美丽”、寄情山水。

    以“美丽”之名引资,让山水更具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是因为这份情愫,“美丽”天生便具备了变现为“流量”的潜力。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便是价值,价值催生产业。把“美丽”当成平台来做,对接资本,做强美丽经济,进而反哺生态环境,在良性循环中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互赢”。

    “浙里”很美,美在山水,更美在活力。  

 

来源:杭州网    作者:王永杰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