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杭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绿马甲“西湖上新了”现场导赏 开启“周末在线模式”
发布时间:2020-11-12 08:31:18

这段时间,杭州正处在一年里最美好的季节。阳光暖暖地洒在地上、树上、我们的身上,北山街的树叶黄了,西湖更美了。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在西湖边举行了两场“西湖上新了”现场导赏服务,我们的志愿者带队,与喜欢大自然、喜欢西湖的市民们一起,用“绿马甲”的方式行走了苏堤春晓和曲院风荷。了解西湖历史文化、学习西湖生态知识,这种导赏服务受到了市民们的欢迎。

在西湖最美的时节,从上周末开始,持续一个月的“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推出了“西湖上新了”现场导赏服务,数十位市民通过预约,周末和我们的绿马甲志愿者一起领略了苏堤春晓的美景和它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

摸一摸闻一闻,更懂西湖了

为市民进行导览服务的“绿马甲”志愿者,是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

上周六早上7点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张宁和同伴岳爱明,就从萧山的校区出发,一路换乘公交、地铁,早早来到苏堤北口的集合地点,这天是他俩作为“绿马甲讲解员”,第一次给大家进行导赏服务。9点半到苏堤后,他们又特意去走了一遍路线,捡了几张漂亮的树叶,一会儿导赏要用到。

上午10点半,现场导赏准时开始。高大帅气的张宁手持绿马甲旗帜,在苏堤北口的景牌前一站,口一开,顿时气场就来了:“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带着大家走一走苏堤……”

张宁曾经获得过全国旅游院校普通话导游服务一等奖,一口标准醇厚的普通话,有点播音员的风范,听起来特别舒服,大家的注意力便集中到他身上。苏堤春晓的“上新”开始了。

从最北端的跨虹桥缓步前行,张宁给大家讲起了苏轼建造苏堤的历史。苏堤六座桥,每座桥的望柱(桥面的装饰柱)有不同的纹路,张宁让大家在过桥的时候特别留意一下。小朋友便会去摸摸望柱,然后让爸爸妈妈拍照记录一下。一路上,张宁给大家讲沿途植物的知识,给大家看树叶的特点,让孩子们摸一摸,闻一闻。树上的松鼠、湖里的鸳鸯,都是值得认识的西湖物种。

“绿马甲”导赏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但有人文历史故事,还有生态自然知识,同时也是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比如苏堤上长着不少高大的无患子树,圆圆的果实成熟了,掉落在地上。在下午的导赏中,志愿者岳爱明从地上找到一棵风干了的果实,放在耳边,摇了摇,听了听,会心地笑了。孩子们和大人一起好奇,志愿者笑着揭开谜底:“无患子又叫做肥皂果,很多人都知道。不过,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无患子口哨的做法。”

孩子的眼睛紧紧盯着这颗皱巴巴的果实,志愿者把无患子顶部的“白帽子”摘掉,把无患子抵在下嘴唇,往里吹气,无患子发出了欢快的哨声。孩子们雀跃起来,纷纷俯下身子在草丛中寻找无患子,岳爱明在边上指导:“要找摇一摇会发出声音的,因为果核已经和果肉分离了。”

很快,或长或短的哨声此起彼伏地响起,还有一张张努力吹气的认真小脸。

苏堤的秘密,走着走着就知道了

一路上,绿马甲志愿者讲讲讲,大伙儿边听边看,对于好像是“熟悉”的苏堤,心里又有了许多问题。

在苏堤春晓的御碑亭里,一位伯伯问道:苏堤的“堤”字为什么是耳朵旁,而不是提土旁的?其实,这个“堤”字是古代的异体字,提土旁和耳朵旁的写法都有。当然,还有一种有趣的解释,用耳朵旁,可能是告诉人们,西湖的美景不但要用眼睛看,更要用耳朵听,用其他各种感官去感受。

有位姑娘仔细观察苏堤的御碑,觉得哪里不对:“这块碑前后的题字和石碑的颜色,都不一样,碑是后来建的吗?”

关于西湖十景的御碑,其中只有两块是真迹,也就是清代遗留下来的,其余都是后世重制的。这两块碑,就是苏堤春晓和曲院风荷。

苏堤春晓这块碑,前后确实不一样,正面康熙题字,背面乾隆作诗,整块碑看起来有点残破,因为曾经被砸破过,后来又重新拼接过。

导赏的线路不长,积淀的西湖文化不浅,苏堤的秘密,可能走着走着就知道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栋 边晓丹   编辑:郑海云
在西湖最美的时节,从上周末开始,持续一个月的“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推出了“西湖上新了”现场导赏服务,数十位市民通过预约,周末和我们的绿马甲志愿者一起领略了苏堤春晓的美景和它背后“你不知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