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媒评集
媒体该如何“炒作”

    离高考分数公布尚有时日,而媒体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已迫不及待——“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中国最盛产高考状元城市排行榜”“录取状元最多大学排行榜”等等相继出炉。

    对于媒体炒作高考状元,教育管理部门一度持坚决的反对态度。但教育部门的坚决挡不住媒体报道的热情,媒体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考状元”的信息。而且有关“高考状元”的信息也是一种公共需求,高考要保证公平公正,那么信息公开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当然,媒体可以报道“高考状元”,但必须守住“正常报道”与“炒作”的界限,在“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与“满足公众知情权”之间取得平衡。

    综合多年来媒体对高考状元的报道,不难得出如下判断:恰恰是在那些“高考状元”身上,更少看到“应试教育”的痕迹,比如他们普遍不是靠死记硬背与挑灯夜战才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他们通常有许多课余爱好,比如他们有时还会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活动。而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我约束、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及自信、轻松、开放的心态,他们就不可能站在高考的塔尖。从这一点上讲,媒体对“高考状元”的成功之道进行发掘,对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诸多“素质教育”的闪光点大书特书,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冲击。“高考状元”完全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正能量,引导广大家长认识到如下一个道理:“人格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是一切一切的前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每年的高考状元都属于绝对的少数,他们很优秀,在千军万马中一骑绝尘。但媒体在关注高考状元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分一些篇幅给那些“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呢?他们其中也一定不乏优秀的青年,他们的故事或者会比高考状元更感人、更有正能量。媒体应该通过报道传达这样一个道理:“一考定终身”是个伪命题,人生的路很长,路遥知马力。

    每一个高考状元都必然对应着一所高中,都必然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媒体在作这方面的报道时需要小心,以免成了助长教育功利化的推手。媒体可以报道“高考状元”,但不应把“状元”当成一个指标来评价一所高中、一所大学。频出状元的名高中与争抢状元的名大学,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掐尖”,以分数论英雄;社会追逐名校,政府打造名校,结果是进一步让优质资源集中于少数几所学校,与教育资源均衡化背道而驰。如果媒体能够保持足够的理性,那么社会大众对“高考状元”的关注、对成功标准的判断也才会逐渐趋于理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