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文化体育
《奇葩说》的说话之道:深邃思考,戏谑表达

    最近一期的《奇葩说》是围绕“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生命,我该不该劝他撑下去?”来展开的。现场观众在辩手“辩论”前分别以55票(该鼓励)、45票(不该鼓励)表明自己原先态度。在场嘉宾、选手,用各自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方式表达了自身观点,打破了“一谈到除男女情感外话题,就遭‘滑铁卢’”的尴尬局面,赢得颇高的收视率,也赚取了观众感动的眼泪,引发观众共鸣。

    这是《奇葩说》三季以来,抛出的非常现实、露骨又考验辩论技巧和伦理道德的“奇葩”问题,这样的问题设置是该节目能很好地推动社会前行的亮点之处。在第一季开播后,《奇葩说》多是围绕爱情来展开“奇葩”辩论,在制造了欢快、诙谐的现场气氛之外,推动了收视率的迅猛提升,一度成为全网“NO.1”。虽然不可否认《奇葩说》的话题营销是个成功案例,但从长远的视角不难发现,符合受众口味的话题只能“红”一时,若没有顾及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再迎合观众的东西,在时间面前也会“原形毕露”。果不其然,在第二季,一直拿“爱情”话题当王牌的节目收视率一度跌落低谷。随之,也就有网友们“除了爱情,其他话题也没什么值得一看”的说辞。

    笔者认为,这样的瓶颈是必然的。“你侬我侬”、商业感浓厚的爱情话题怎能引发一个人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和感知?这种单纯只为迎合受众,不能直戳人心深处的话题即使当时让观众欢呼雀跃,但能保证在下次节目还能用“老段子”继续吸引观众吗?难道真的除了爱情之外,没有其他可以引发观众共鸣的话题进行辩论了吗?还是说该栏目组只局限于眼前的收视率,不顾及长远的节目录制效果呢?

    在第三季时,节目组显然已经意识到该节目的初衷:寻找华人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业、创业等领域设置了不同的话题,让选手进行思维上的比拼、表达上的表演。也正因为这样,逐渐形成了《奇葩说》的说话之道:深邃的思考,戏谑的表达。把难以启齿的问题,让辩手将其“剖开”再用或温柔、或幽默、或深邃的方式传达给场内外观众。“奇葩”们的真情、思考问题的维度、辩论队技巧,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相比同时期其他网络综艺节目而言,以说话致胜、表现力饱满、夸张的优势,力压群雄,这也是《奇葩说》在明确自身节目导向和优劣势之后,创新的成功。

    就像最新一期的话题——“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生命,我该不该劝他撑下去?”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议题一样,《奇葩说》改革后话题中的伦理道德,夹杂的情感因素,都能让读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虽然选手们会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呐喊,但却不会影响你的道德判断,这正是《奇葩说》的说话之道。经历过第二季收视率滑铁卢的《奇葩说》在人性的思考上、思维的严谨上、情感的表达上都用实际行动向观众证明,选择观看该节目没错。在引发思考的同时又能传递舞台表现的张力,作为闲时消遣的选择,观众可以在“奇葩”们营造的世界中探讨话题背后的意义,和“奇葩”们一起进行深邃的思考,学会“奇葩”们独特而又戏谑的表达。

来源:红网    作者:周璨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