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反逼婚广告”是两代人和解的契机

    出现在北京地铁的首个反逼婚广告,希望能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影响中国。“剩女”这类刻板印象是全世界女性都渴望摒弃的陈词滥调。看到米果设计的反逼婚广告,妈妈一手给她众筹钱,一手戳着桌子,指责她大逆不道:“你做这种事情,小心被雷劈,过年时别让亲戚知道,会被骂死的!”(见4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每逢佳节被逼婚”,而且手段越来越多,程度愈演愈烈,最终逼得一干未婚男女租男友或女友回家过年,也逼出了如今这则备受关注的反逼婚广告,它是否真能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影响中国,还不得而知,但逼婚与反逼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确实到了该认真讨论的时候。

    有人觉得,反逼婚广告的出炉,意味着剩男剩女们在父母家人的逼婚面前,终于不用再躲躲闪闪罔顾左右而言他,也终于不用再做一脸羞愧状却只是为了让父母家人闭嘴。在这个意义上,反逼婚广告不仅是一种宣言,更是一种宣战。

    可是,逼婚与被逼婚者,彼此可都是世间最亲近、最关心对方的人,真用得着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吗?

    在我看来,反逼婚广告的出炉就像是一个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的契机,可以促使我们坐下来好好面对这个问题,然后寻求和解之道,因为双方有实现和解的最基本条件,那就是彼此之间的爱与亲情。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时代真的不同了,先不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观念早就被年轻人抛到九霄云外,它和当今社会女性在经济、社会上的独立也严重脱节。在寻找伴侣的问题上,上一代人的“将就”理念不再有市场,剩男剩女中的大多数,最终是要结束单身、走进婚姻的,暂时剩下,是不愿为“将就”而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他们的晚婚不过是在继续寻觅,而非想把单身进行到底,父母完全可以淡定些、宽容些。

    作为未婚男女,也不要把反逼婚广告的挂出当做是自己的胜利,在爱与亲情面前,没有什么胜利与失败可言。爱是逼婚最原始的出发点,尽管过程难以容忍,屡屡生出揭竿而起之心。对未婚男女而言,反逼婚广告意义或许在于,在已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后,如果父母继续逼婚,我们是否能够多些理解和宽容,至少不要对父母恶语相向,或是以不给父母打电话、不回家来进行“非暴力不合作”?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苑广阔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