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保健品的江湖需要一场清理门户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保健品乱象调查显示:行业暴利达100%至200%,他们不靠技术质量主要靠“忽悠”。(5月11日《新快报》)

    国家相关部门除名的“极草”就是我们经常在广告里看到的那个“含着吃”的玩艺儿。“含着吃”家喻户晓的背后,是保健品成了一个个会忽悠的“赵本山”,一个个“范伟”被“忽悠瘸了”的事实。

    赵本山的一系列小品曾经家喻户晓。在小品里,范伟一次次的被忽悠,从“忽悠瘸了”,到“坐上轮椅”,再到“睡到担架上”,这是何等可悲?一个好好的人,为何就能被“忽悠瘸了”?这里有市民科技知识匮乏的无奈,更大的原因在于,一些职能部门也心甘情愿地被忽悠。

    就像“含着吃”的“极草”一样,它已经火爆很多年。产品是监管部门审批的,是电视广告成就的,产品因为“含着吃”红遍全国。到如今,监管部门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极草”是个骗局。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常务会长赵锦文认为,“微粉粉碎和纯粉压片专利技术”并不是高科技,“压制设备研发技术在国内早有应用,其广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华溶出的说辞也在业界存有广泛异议。”暴利的获得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

    业内人士称,许多高价保健品的营销策略都与“极草”类似。那么,一根“极草”为何欺骗了大家很多年才被除名?当初的审批部门是不是需要承担责任?此后的众多监管环节是不是也该给个说法?从“极草”里吃了10个亿广告费的媒体是否也有对不起受众的些许不好意思?

    眼下的保健品都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和“神仙”。他们依靠的不是技术,而是概念炒作,让老百姓如同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然。想起一种“保健饮料”,一瓶的价格竟然高达400多元,却依然受到欢迎。实际上所谓的“保健饮料”就是普通饮料改装的。

    经济发展了,市民富裕了,大家都希望有个好身体,这种诉求是正常的。但是,作为消费者也要有“不当范伟”的心理,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神仙水”,压根就没有“回魂丹”,究竟是保健品这个“赵本山”太会忽悠,还是我们和“范伟”一样,吃一堑却不知道长一智?

    保健品能治愈癌症,保健品能延寿十年,保健品能鹤发童颜,这些都是保健品忽悠的招数。问题是,审批部门、市场部门、执法部门、市井百姓为何都成了被“忽悠瘸了”的“范伟”了呢?走了“极草”,还要铲除商家、市民心理的“极草情结”。

    国家有关部门除名“极草”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这次清理门户能玩真的。 保健品清理门户要多一些“血雨腥风”。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郭元鹏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