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媒评集
个人信息保护

    用户已经支付来电显示费用,但为何现实中却因虚假号码导致被骗?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对这个问题已经“死磕”了6年之久。大部分电信诈骗案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犯罪分子通过改号软件等工具篡改号码,导致受害者的手机显示公检法机关、银行、运营商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大大降低受了害人的警惕性,提高了电信诈骗的成功率。对此,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毛爱东,听听他的看法。

    据统计2015年,全国有222亿从受害者账户流向诈骗犯罪分子账户,很多人因为被骗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发生过被骗者自杀这样的悲剧。公民信息泄露的源头是掌握公民个人信息资源的银行、民航、国土资源、电信运营商、医院等单位。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现实生活中公民的信息被泄露,被非法出售或提供已经是常态,但受到刑事的追究却是少数。

    对犯罪分子经常使用的改号软件,从技术上来讲,电信部门也并非是束手无策,银行部门对一些在短时间内频繁进出的银行账户缺乏有效的监管,信用卡办理时没有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发卡泛滥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电信,银行这样的部门要做看护人民财产的守夜人,不能打瞌睡,更不能装睡。另外,对电信诈骗,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信息,不要随意去扫二维码,不要随意使用陌生的WIFI.保护个人信息,首先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来源:杭州之声 杭州网    作者:毛爱东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