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媒评集
“洋村官”打开农村建设新思维

曾玩转华尔街的法籍大叔受聘宁海小山村当“村官”(村委会主任助理),正如报道所言,“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件稀罕事儿。”

报道说这位“洋村官”相当尽职尽责,聘书拿在手还没捂热,就给村里挑出了好几条“必改选项”:“从村口进来,头上就是成片成片的电线网,过了村口的桥,电线杆横在路中间,这个一定要改!”为了保护村里的老房子,他正在考虑借鉴巴黎的做法,出台一条村规:对于老房子,外墙不能动,可以在里面套建新房,也可以对内部进行装修,这样一来,村子的历史就可以延续。他还计划在村里开发“洋家乐”,以接待喜爱中国乡村生活的外国人。

应该说,这位“洋村官”的建议与设想并没有多少奇妙之处,然而对那个小山村来说,却绝对有如一缕清风。不必讳言,一些农村地区基层干部,受限于文化的落后与地域的封闭,见识与视野确实有限,既找不准发展的突破口,更赶不上现代化发展的节奏,无论是在教育、规划、环保、文化格调、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在认识与理念上都与现代社会有着不小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海这座小山村聘请“洋人”当村官,让人眼睛一亮。

当然,冷静下来想一想,宁海这位“洋村官”存在着太多的偶然性,比如他是“中国女婿”,他在当地经营企业,他有志于改变当地农村的面貌……聘请“洋人”当村官并不是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案例。但这个案例却打开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思路,那就是引进人才,进而引进先进的理念与方法。这个案例的关键,不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在“必须要有一个会念经的和尚”,至于这个“和尚”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并不重要。

从“洋村官”,很容易联想到“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的干部;二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但又必须承认,“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视野,然而由于缺少阅历与实践,在第二点上发挥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从农村建设一方面来讲,最需要的不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是既有知识有理念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就像这位“洋村官”一样。

中国并不缺这样的人才,完全不需要从外国引进,关键是地方政府需要放开思路,主动引进人才;上级政府同样要放开思路,主动下放人才。干部“挂职”制度需要更进一步,挂职不一定要对应行政级别,一个处级干部能不能挂职到“村”一级,担任支书或者主任助理?也可通过激励政策,鼓励大专院校的老师、新闻媒体的记者下乡“蹲点”。需要强调的是,新农村建设引进人才最主要是能够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

这个案例的关键,不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在“必须要有一个会念经的和尚”,至于这个“和尚”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并不重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