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时评头条
善用AI工具 克服本领恐慌
2025-02-24 14:46:48
杭州网 时评

近日,河南郑州要求该市全体党员干部,熟练掌握DeepSeek等大模型的使用方法,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分析解决问题;广西宾阳县提出,每个干部至少要掌握两个人工智能软件,强调人工智能运用已是大势所趋。

相关话题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持续引发热议。各地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反映出两个关键点:其一,人工智能普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其二,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方能做到早运用、早认知、早得利。

事实上,AI应用场景决不止于公文助手,而是广泛涵盖政务、教育、传播、医疗等各领域。例如,深圳市福田区日前就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70名AI“数智员工”,通过240个政务场景终端的精准解析,应用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广东省梅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智能文本应答、辅助填单、工单分类和转派,确保市民诉求“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当然,无论人工智能如何推进,对人而言,两者绝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基层单位跟广大群众密切接触,日常场景极为丰富,如果人脑不能跟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落后于时代。从这个角度看,面对人工智能,人们应当积极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越是发达,越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做好线下服务,回应民生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必怀疑广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学习接受能力,反而要注意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普及运用的同时,守好相关边界底线,谨防为使用而使用形成工具依赖,更要防止借AI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催生形式主义的新变种。

进入新时代,广大基层干部如何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其中一个途径,就是不断补充新知识,包括积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一点至关重要,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时代和工具如何变化,对自身综合素养的锤炼、创造性能力的提升不能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作风不能丢。只有以此增进“民呼我为”等主动作为的能力,才能更好服务于群众,实现人与人工智能的相向而行。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网    作者:涂建敏    编辑:沈雁容    
大兴科技 大抓创新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