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让教师节回归“走心”不“走礼”的纯粹
2024-09-10 17:12:14
杭州网 时评

随着教师节的到来,关于如何向老师表达敬意与感激之情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近年来,教师节被赋予了不应有的物质色彩,家长们卷入了一场“送礼竞赛”,担心稍有疏忽便会导致孩子受到不公正对待。然而,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旨在提升公众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认识,表达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由衷敬仰,而非将这一节日异化,成为家长与教师间的物质交换平台,更不应让这种不良风气侵蚀到纯真的师生关系。

笔墨抒怀载深意,礼轻情重谢师恩。在这个信息爆炸、物质充裕的时代,学生们不应被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教师节礼物清单”所影响。当礼物超越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范畴,变得昂贵且夹带功利目的时,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甚至可能成为腐蚀师德的毒药。亲手制作的感谢信、贺卡、手工艺品,或是代表着家乡风味的食品,都能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传递出真诚与感激之情。真正的尊敬与感激,不应仅仅体现在昂贵的礼物上,而应源自内心的理解与感激之情。正如古人所云:“礼轻情意重”,真挚的心意,远比任何物质礼物更能触动老师的心弦,让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

理解同行齐并进,携手共育展师心。家长们在教师节同样应当秉持“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的理念,认识到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品德与价值观的塑造者。因此,与其竞相攀比送贵重礼物,不如以实际行动支持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家校共育活动,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策略,或是通过一封感谢信,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悉心教导与关爱。家长们的理解与配合,是对教师最大的支持与尊重,这种精神上的鼓励,远比物质上的馈赠更加珍贵。让教师节回归其纯粹本质,避免过度物质化表达,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清朗与和谐。

弘扬师道传美德,共筑风尚显尊师。面对社交媒体上关于教师节送礼的争议,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诚然,个别案例的曝光让人痛心疾首,但将教师节一概而论为“送礼节”无疑是对广大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的极大不公。我们需引导社会舆论关注教师节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与理解,而非仅仅聚焦于物质馈赠的表象。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的古训深入人心,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共同推动国家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回望历史长河,无数前辈以身作则,留下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从古时孔子杏坛讲学打破教育阶级壁垒,宋濂变卖家产给学生筹集学费,到现代张桂梅帮助贫困女生走出大山,支月英扎根支教无私奉献,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植根于爱”的深刻内涵。老师用爱心与责任心,为学子搭建通往梦想的桥梁,家长用信任与支持,给予老师不断前行的动力。让“走心”的双向奔赴替代“走礼”的不良风气,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崇尚知识的良好风尚,为国家的昌盛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杭州网    作者:翁乐恬    编辑:郑秋青    
用心陪伴孩子成长,让父爱不缺席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