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州视角
防控“二十条”:必要和重要的优化调整
2022-11-15 17:35:43
杭州网 时评

“双11”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宣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密接和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由“7+3”缩短为“5+3”、取消“次密接”、高风险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等等。

“二十条”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重要且必要;这样的优化调整,最终目的当然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被打折扣,而层层加码,则是一种“反向折扣”。那种反向的“加码防控”,本质上是一种“冗余防控”,是多余的、无效的。

而精准防控,关键就是要精准找出感染者,以及精准划定高风险区。相比于通过核酸检测精准找出感染者,如何精准划定高风险区,这里的难度、自由度往往很大,若是“加码防控”,那么就会把范围极度扩大;如今要求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

取消“次密接”,以及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取消“中风险”,这两者异曲同工。这都是基于科学的评估:评估显示,“次密接”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感染风险极低;而“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仅为3/10万,更低。过去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如今这两个“取消”,是显而易见的进步。

医学科学早已证明: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了,5天集中隔离的时间,已能跨越绝大多数境外感染者的潜伏期,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入境前感染的,感染后5天内基本都能在呼吸道测到病毒,几乎不会出现“漏网之鱼”。

优化防控的“二十条”,当然不是终点。著名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金冬雁教授认为,“二十条”去掉了一些无效低效措施,“这说明防控还是在一直往前走,现在走了一小步”。

面对“二十条”,如今更重要的是,各地要细化落实。11月13日下午,上海市发布“优化防控7条措施”,在国家“二十条”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使防控更加明确和精准,比如其中规定:“一般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杜绝反向“加码”,藐视“敌人”,面对“危害远远小于原始毒株”的奥密克戎病毒,不再“如临大敌”,这恰是巨大的进步。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网    作者:徐迅雷    编辑:郑秋青    
    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