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社会民生
关于“盲道”,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2022-05-20 15:03:19
杭州网 时评

“盲道”只是“盲道”,是日本人几十年前发明的。而今,由于科技进步及盲道无法全程畅行等致命缺陷,欧美极少修建盲道,而日本也已不再仰仗盲道,只是较好地保留现有的盲道。

当然,这不代表社会不再关爱盲人群体,而是有了更好的选择,比如借助行道树、围墙等物体的盲人定向行走,比如智能导盲软件,比如机器狗和导盲犬,再比如志愿服务等等。

现实中,盲人难以完全使用盲道出行,在盲道上确实也很难看到盲人行走。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时,盲道作为新生事物,几乎成了无障碍的代名词。

客观地说,在三十多年之后,言必称“盲道”,一说关爱残疾人、一说“无障碍”就想到“盲道”的人,其爱心或许可嘉,其观念却陈旧得可怕!

这不,某市的一些狭窄道路在改造提升时,未再恢复原本就是摆设的盲道,虽建了规范性的提示性盲道,仍引来热心市民关注,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及显示“爱心”,草率地持批评态度。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个相当专业的事,连一些从业人员都头大。曾有某政府部门在市政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做过一个无障碍知识调查,平均得分竟只有40.9分。因而,老百姓对其缺乏了解情有可原,悲哀在于媒体作为把关人不去认真把关,愣将自己混充“传声筒”,对建设单位的人行道宽度不大于3米可不设盲道的权威规范置之不理,任性地希望复建!

殊不知,就算在那些狭窄的道路上再建盲道,盲人恐怕也要会走“猫步”才能通行!

确实,也会有根本就用不着盲道的低视力残疾人、盲人大声“疾呼”,无论道路宽窄都要不惜代价建盲道,以此抢话语权、刷存在感,虽可以理解但却不应迁就,将虚头巴脑的盲道当作“形象工程”建。另有一些知名人士和作风浮夸的官员,为了借机显示自己的“大爱”,对着盲道指手画脚,给职能部门施压,导致某些毫无实际用处的不规范盲道出炉,既浪费了国家财政,又误导公众,而盲人根本用上不,自然未受益,实在劳民伤财、满盘全输。这种象征主义的不良倾向必须严加制止,像一些较为规范的政府网站,盲人通过常规读屏软件便可很好使用,可为了显示对盲人的爱心,非要叠床架屋、大费周章地加上专门的读屏功能,结果盲人反而不好用了,成为新的障碍,而盲人群体真正需要的有图片解读等功能的“无障碍通道”却又不去建设,依然缺失!社会真正应该做的是做好过街音响、语音报站等实实在在的盲人无障碍建设。盲道当建则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无障碍法规进行规范建设!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许多道路改造后,在入口处都有不规范的间隔狭小的石墩,目的是阻止快递电瓶车驶史,结果同时也阻止了轮椅的能行,当然而阻止了婴儿车的通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通道狭小违反有国家有关无障碍的法规!某些媒体竟都选择性“失明”,视而不见,不去报道,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5月19日是第11个全球无障碍宣传日。无障碍环境建设必须专业专业再专业,外行指挥内行千万要不得,有关方面及人士请别再跟风起哄蹭流量了,年复一年懒汉式地炒冷饭,只会搞笑添乱!

希望,媒体等有关方面尊重专业、科学,认真把关,实实在在地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鼓与呼,功莫大焉!

因为无障碍环境是充分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残疾人、 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权利的前提条件, 造福的所有社会成员,包括是你、我、他。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欧阳胜    编辑:李佳萌    
轻语柔光,中国故事可以这样开讲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