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文化体育
政务新媒体运维常见错误与防范
2022-02-23 14:02:19
杭州网 时评

近日,河南省一家医院的官微发布了一则极其错误的内容,涉及舆情、涉及崇洋媚外,而这个发布内容完全脱离了政务新媒体对应的主体应有的立场和责任。事后,该医院马上出台了致歉信,并对相关责任人停职处理。政务新媒体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成为当下新媒体业态中一支影响力强大的生力军,其百姓关注,媒体视角,政府立场,使发布的信息直抵网民受众。随着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关从业人员政治素养、媒介素养的欠缺也越来越明显,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翻车”,造成极坏的影响。

图片.png

图片.png

从2014年开始,“政务新媒体”的概念被提出。 “两微多端”是早先政务新媒体的配置, “两微”指的是微信、微博,“多端”即是多种移动新闻客户端。现在又加了短视频如抖音号、微视频号等。开设政务新媒体的主体为要相应的党委、政府各部委办局,区(县)以及乡镇(街道)等,教科文卫系统以及国资委辖下的企业等开设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号等,都应划入政务新媒体的范畴。相比党委、政府的政务发布,医院、学校、国企等单位在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和运行水平相差很大,有的自己维护,有的服务外包,政务新媒体与媒体一样,有着严格的采编流程和审核机制,但许多政务新媒体在这方面都严重不足,即使有所谓的采编审核刊发制度,因为从业人员政治素养及专业能力不够,这些机制和制度都形同虚式。

笔者作为曾组建并运维政务新媒体的团队负责人,梳理了政务新媒体从业人员容易犯错的几个方面。其一政务新媒体管理不规范,无层级审核机制,从业人员一人保办到底,如果从业人员政治素养不够,随性而为,造成的后果就会公号私用,小编的个人观点强加到政务号头上。这次河南某医院的官博,几年前北方某的公安官博怒怼网民,把网民比作驴等,都是发布缺乏审核机制,从而让小编把公号当个人私号任意发泄个人情绪,这些任性行为都因此滋生了严重的次生舆情。其二是采编和审核人员政治敏感性及专业能力不足,把关不严,采编和发布低级红、高级黑的内容。如2021年农历元宵节时,有高级黑制作灯谜放到网上钓鱼,有许多政务号上钩。其三是对新媒体的账号、密码管理不善,有些小编公众号与个人账号不作物理切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用政务公众号当自己个人账号发布相关内容,等发现时已造成不良后果。其四是文字差错和图片侵权。文字差错主要是编辑对相关材料编改时,对一些称谓、角度照搬.或者是引用其他来源时,原封不动,甚至别的公众号的“自称”也移过来。图片侵权主要是新媒体稿件常常需配大量的好图、美图,对质量高的图片就有很大的需求 。如果预先没有准备,小编随意到网上扒图,那么“恭喜你,对方的律师函”在路上了。当下许多图片公司,商业模式就是“钓鱼”,把图片撒在网上,它开动搜索软件追索,政务新媒体是他们最爱的客户,搜到基本就躲不了,一张图片的要价,可能就是小编一个月的收入。

如何避免此类错误?笔者认为,必须从根上抓。要规范采编流程、审稿制度。审稿审什么?首先是要保证不出政治差错,政务新媒体代表是对应的党委政府主体,内容安全是最根本的。其次是防范事实差错,尤其是发布重大政策等,相关数据、叙述都要不能出些偏差。再次才是错别字等差错,一些极易出错的字和词,需要编辑仔细检查,并注意平时的积累。

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两手必须抓,两手必须硬。这才是一个政务新媒体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

来源:杭州网    作者:阿吴先生    编辑:郑秋青    
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大有可为(望海楼)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