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北京冬奥 一起向未来
2022-02-17 11:29:51
杭州网 时评

自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不论是开幕式上“中国式的浪漫”,还是后期“一墩难求”的抢购场面,亦或是冰天雪地赛场上选手们的出色表现,都引起了大众对于此届冬奥会前所未有的关注。

以文化“出圈”,掀起冬奥“中国风”。在2月4日当天,开幕仪式上出现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印在各国名词上寓意着美好的中国结……从细节之处展示着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底蕴与华夏民族的独特浪漫。在赛场之上,武大靖的孙大圣头盔、谷爱凌的中国龙战衣、花滑选手王诗玥与柳鑫宇以中国山水画为主题的青绿色比赛服……无不展示着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中国风yyds”“果然最美中国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于精彩的体育竞技之外,为此次比赛增添了一抹亮色。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冬奥村,美国运动员学习“中国功夫”、英国运动员秀书法作品、挪威运动员动手贴春联的视频也纷纷传出,中国文化在此“圈粉无数”,中国元素展现独特魅力。

用拼搏诠释,传递奥运精神火炬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此次奥运会场上涌现出不少“少年英雄”,谷爱凌挑战自我上演超级大逆转,苏翊鸣两次转体1800度展现高水平发挥,他们用自己的激情点燃青春,用挑战自我的方式完成与自己的冰雪之约,赛后采访也表示“玩得开心”“展现了自己”,如此寓“赛”于乐的方式完美诠释了属于他们这一代的自信与从容。在中国代表团,有惊艳上场、横空出世的小将,也有征战多年、热血难凉的老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徐梦桃四战冬奥,16年后终揽金入怀;武大靖4天11场比赛,28岁的年纪有一双50岁的脚;范可新在3000米接力夺铜后亲吻冰面,微笑离场。时光不付努力,岁月不败拼搏,追梦路上,秉持热爱,便是意气风发。

尽“东道之谊”,做好赛场之外的守梦人。在冬奥会的场上,有一批人称为“滑雪医生”,他们每天背着十多公斤的背包负重滑行,出现在每一个运动员有可能受伤的地方,以便随时应对场上的突发情况。在室外温度达到-30℃的冰天雪地之中,他们的纸尿裤冻成了冰坨无法使用,吃饭这样的小事也需要精打细算,“拿得起手术刀,修得了滑雪板”的他们成为了每一场比赛的“无名英雄”。这一场举世瞩目的运动盛宴背后,是无数个像“滑雪医生”一样的守梦人的付出,奥运会举办期间昼夜保障冬奥航班的“航油大白”、守护食品安全的质检员、为运动员们提供帮助的志愿者……他们虽然没有姓名,不争奖牌,但是同样肩负使命,在赛场之外,他们的贴心与细致传达了中国的善意,彰显了中国的东道主风范。

作为首座双奥之城,北京用足够的文化自信,以“有朋自远方来”的待客之道,向世界展现出属于中国的底蕴与风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冰雪运动经此一“会”,会走进越来越多国人的家门,冬奥的精神,也将带领一代又一代人,一起向未来。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关梦佳    编辑:陈周滢    
中国首金20年:见证“中国战胜中国”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以文化“出圈”,掀起冬奥“中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