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文化体育
非遗后继有人的最佳途径:非遗产品走向市场
2020-12-31 13:27:12
杭州网 时评

近日,我为两个非遗传人牵线搭桥,希望两人能够合作,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两位非遗传人,一个是范制葫芦,一个是黄杨木雕,都是小众化的纯手工艺作品。

今年,因为写达人稿,我采访了一些非遗传人,每一个达人都和我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让这手艺在我这儿失传了,只要有年轻人愿意学,我可以免费教他们。”

省级非遗技艺传人,西溪小花蓝竹编铺的洪立萍说:“以前蒋村的姑娘们7-8岁都会编花篮,现在还在编织小花篮的只有村里的五六个阿姨,年龄最大的80多岁,年龄最小的也60多了,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学。”

年轻人为啥不愿意学,这是纯手工的活,耗时费力,需要花时间钻研。在这个只想赚快钱的年代,谁愿意沉下心来做这些。即使有人愿意学,那也是明摆着的亏本买卖,不但养不活自己,还得花钱买材料工具等等。

一只小花篮不算上前期材料准备,光编织就需要半小时,而小花篮只卖5元钱。一只范制葫芦的完工需要一年的时间,百里挑一才能成功一只完整的制品。黄杨木雕是集雕塑、浮雕、透雕、镂雕、线刻于一体的立体圆雕,这个活是又累又脏,既要脑力又要体力。

曾经看到过一张非遗传人座谈会的照片,参加座谈会的非遗传人大多是年过半百的人。非遗技艺后继无人,年轻人不愿学习,手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他们像是贯穿古今的岁月连接者,把丰富的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凭借着记忆而传承着。

虽然政府对非遗保护很重视,非遗进校园、进教材。各区也有非遗文化馆,也有不定期地举办非遗体验课。更有把非遗和乡村旅游联合起来,让传统手艺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传承,而要想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必须要让非遗后继有人。诚然,非遗传承人也在创新,做让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比如竹编口罩,木雕书签等等。但是,要让年轻人来学习非遗技艺,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有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而现在有些非遗传承人是贴着钱在做手艺,凭着的就是满腔的热爱。

如何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除了创新外,还得有大力的宣传,需要政府的扶持支持,需要弘扬非遗传人的工匠精神。更要给非遗一个平台,让非遗产品物有所值,可以把非遗和旅游结合起来,也可以有非遗小镇等等。当然,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传人们也可以跨界沟通,让传承中有所创新。

要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而不是在展览馆,博物馆里。要让非遗也成为网红产品,让非遗传人也成为网红达人。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非遗,才能让年轻人来解非遗、重视非遗、爱上非遗,学习非遗,将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真正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来源:杭州网    作者:白条鱼    编辑:左春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辅导读物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要让非遗产品走向市场,而不是在展览馆,博物馆里。要让非遗也成为网红产品,让非遗传人也成为网红达人。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非遗,才能让年轻人来解非遗、重视非遗、爱上非遗,学习非遗,将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真正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