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谈政论经
践行治水兴水“人水和谐”的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
2020-07-07 16:55:12
杭州网 时评

从古至今,兴水治水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浙江、陕西、山西和宁夏考察,每到一处都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作出新指示,并围绕治水兴水系统地擘画出科学蓝图。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之源。治水兴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这为新时期推进治水兴水事业,加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

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治水兴水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大计来抓,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水网升级行动、水利扶贫行动和数字治水行动等,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着力构建水治理现代化格局,成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山水间蕴藏自然法则,也蕴含着发展哲学。治水兴水的得失,既关系各地自身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历史经验表明,生态良好、治理得力,就会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就会严重制约发展、严重危害生活。当前,治水兴水还面临严峻挑战,缺水现象依然存在,水资源的季节、区域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大。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铁腕治水、用情护水、实干兴水,以“水”为笔绘就安全、健康、优美的生态画卷,实现“水患”向“水安全”的华丽转身,“水生态”向“水经济”的持续迈进,走出一条人水和谐的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治水兴水要树立造福大众的人民观,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调整治水思路,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线,大力兴建民生水利,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让治水兴水更好地造福百姓。同时,要把水当作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法宝,切实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找回“遗失的美好”,美了家园、活了资源、富了百姓,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治水兴水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水污则留污纳垢,水清则流金淌银。”治水兴水要树立同生共融的和谐观,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坚持融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把水资源治理利用与水生态建设保护结合起来,打造水生态工程,积极涵养水源,加强水土保持,恢复建设湿地,增强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构建起海河湖库塘连接、人工自然水道贯通的健康生态水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山水相依、林水相伴、城水相融、人水相亲,书写好生态文明的“水样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治水兴水要坚持综合治理的系统观,大力实施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内容的“五水共治”, 推进“互联网+治水”,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水乡”,强化节水蓄水调水有机统一和山水林田湖系统化治理,实现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整体推进,与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民生事业有序衔接、措施同步。同时,要树立多方发力的协同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和治水兴水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治水责任清单,建立健全河长制和督查监督机制,形成全民治水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来源:杭州网    作者:李治钢    编辑:张翟    
节约集约用地 建设美丽杭州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从古至今,兴水治水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浙江、陕西、山西和宁夏考察,每到一处都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作出新指示,并围绕治水兴水系统地擘画出科学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