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时评头条
清明当祭扫 方式宜从权
2020-03-25 09:58:13
杭州网 时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慎终追远的日子。今年清明节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市有关部门出台通告,全市较大型公墓实行先预约后祭扫,每个墓位限约3人,同时暂停集中祭扫,倡导网络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

清明时节,来到逝者的墓前寄托哀思,这是长久以来的传统。不过,今年的清明节有些特殊。尽管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杭州的公共场所已经取消了“测温+扫码”的防控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已经结束。这段时间,境外疫情复杂多变,外防输入的压力比较大。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放松懈怠是最大的风险。如果仍然像往年一样放开祭扫,必然会有大量人群聚集,要是因此造成病毒扩散,之前的抗疫成果也有可能付之东流,这样的代价显然太大了。

实行预约祭扫,限定祭扫人数,这是兼顾传统风俗和疫情防控的最佳方式。通过这种方法,祭扫的市民可以分时段进入,既缅怀了逝者,又能避免人多拥挤,不至于留下疫情反弹的隐患。

疫情期间,除了现场祭扫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祭扫、举行追思会等方式表达怀念之情。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出台通知,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事实上,近年来全社会都在提倡新型文明的祭扫方式,文明祭扫也不只是在今年抗击疫情才有需要。祭扫最根本的目的是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这一份情意最为珍贵。能够现场祭扫固然很好,如果实在无法前往墓前,那么,遥寄哀思、网上祭拜,或者写下回忆的文字,亲朋之间举行追思会,都是真切的表达怀念的方式。身在何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心里怀念逝者、常思故人。

寄托哀思不拘泥于形式,我们也期待简约、环保、文明能成为追思先人的新风尚。

来源:杭州日报-杭州网    作者:王俊勇    编辑:郑秋青    
“善待湖北人”是一道考题
联系我们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网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寄托哀思不拘泥于形式,我们也期待简约、环保、文明能成为追思先人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