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线上教学,须时刻警惕网络诈骗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为兼顾学生安全和教学进度,纷纷组织在线教学、网上课堂等活动,让学生在家即可上网听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网课”采用线上沟通的方式,给了诈骗分子以各种事由趁机行骗的机会,近期已发生多起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件。其骗术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打着“预缴学费”的幌子,有的则以募捐、购买口罩、购药等为名头,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利用疫情诈骗,这些骗子丧失道德良知,简直比新冠病毒还要恶毒。

为此,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2020年1号预警,提示谨防有人利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名义进行网上收费诈骗,警示人们筑牢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杭州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也专门制作了防范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告知书(样板),供杭州各个大、中、小学使用,建议广大学生和家长在做好疫情防控、开展线上学习的同时,对借此名义收取相关费用的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和老师反映,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

在互联互通、普惠共享的网络时代,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日渐提升,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交往沟通渠道更加通畅,但同时也潜藏着诸如网络诈骗这样的安全隐患。这其中,既有网络社交、信贷诈骗等传统“套路”,也有利用电商、网游等平台实施诈骗的新花样,方式更趋隐蔽,手段更为“高明”,甚至呈现出精准化、智能化、场景化趋势。网络诈骗就像一颗毒瘤,除了财产损失,还污损了网络生态,侵蚀了社会诚信,给社会治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

正鉴于此,近年来,我国对网络诈骗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成立专门打击网络犯罪的机构,“欲治其疾,必重拳出击,必挫骨疗髓”,以凌厉手段集中专项整治网络诈骗行为,努力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也要看到,在严厉打击之下,网络诈骗仍难以根除,特别是在不同的网络课堂上,不少骗子依然活跃着,潜滋暗长,招摇撞骗、拼命捞金,值得时刻警惕。

我们痛恨诈骗分子,但诈骗分子不会自动退出舞台,会以各种方式“骗你没商量”。作为治理网络诈骗的关键,是要加强源头防范和网络安全技术,占领技术高地、让前沿科技为我所用,不断提升及时介入处置的科技含量、智慧含量、创新含量,让监管与时俱进、治理跑在技术犯罪的前面,从而最大限度压缩网络诈骗的生存空间。其实,再高明的网络诈骗,也是利用了人性弱点。广大网民不仅需要“技术防护”,更需要“思想防护”,克服“馅饼心理”,增强网络防骗意识与能力,莫让骗子钻了空子。最后,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织密防护网,紧盯不良苗头,排查作案线索,加强网络技术风险预判,严惩网络诈骗行为,让网络诈骗无处遁形,还学生和家长一片网络学习净土。

来源:杭州网    作者:李治钢    编辑:周夏    
疫情终将过去,生产生活如何“重启”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