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疫情严峻 奉献和专业“双剑合璧”强劲出击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唐莎的这段简短文字,可以说是心里话,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唤醒了多少人的良知?又使多少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的辛苦和害怕不应该忽视。

而这样无惧风险、默默奉献,用不算伟岸的血肉之躯、用不算有力的双手点亮未来希望之光的人,遍布全国各地。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的终南山院士;明知前方千难万险,却依旧写下“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请战书的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的全体成员;自费购买4000个口罩,免费送代驾司机以及外卖骑手等市民的退伍军人李嘉帅;大年三十还冒雨奔走在高铁站公交站,只为需要的人民免费送口罩和消毒喷雾的河南信阳医生陈东升......他们有的奔走在一线,有的在背后默默付出,但都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拼力奋战。这些在气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于承担,积极奉献爱心的勇士,难道不令人感动?不令人肃然起敬?

如果说奉献精神是此次战“疫”的后备粮仓,那么毫无疑问,专业精神就是一线人员手中的盾牌和武器。假如,弹尽粮乏,对战士意味着什么,答案可想而知。所以奉献和专业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唯有这样,战斗才可持续,才能给大众无所睥睨、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信心。

合理利用资源配置,让专业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一种专业精神。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就指出,日前,江西、湖南等地有关部门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呼吁节约使用医用物资,不囤积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专业医用物资,把它们留给最需要的医护人员。好钢用在刀刃上,力气用在节骨眼上,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应该成为社会共识。

合理安排人员轮换,遵守科学规律和职业特点,也是专业精神的体现。上海市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1月29日接受采访时,就明确让感染科做了一次大换班:让前期主动取消了休假、战斗了十几天的非党员医生们换岗、做下调整,由党员们顶上。疲劳迎战不可取,医务人员终究还是人,他们不是工具,不是机器,专业规范才能焕发永久活力,合理修整才能生生不息。

浩瀚大海都是由娟娟溪流凝聚而成,璀璨星空都是由无数繁星汇合而成。因此在我们倡导全社会一种牺牲奉献精神外,不要忘记还需要一种专业科学精神。两者合一,才能迸发无与伦比的力量,帮助我们跨过这道坎儿!

来源:杭州网    作者:俞沛奇    编辑:郑海云    
这个春节,我们“宅家”团聚暂时的“别来” 只为长久的“无恙”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