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文旅融合需要山水清音

日前,在2019桐庐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六千余名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跑友沿着风光绝美的富春江畔,跑进“富春山居图”的画卷中。近年来,桐庐县始终坚持发展美丽生态,做足做深“文旅IP”,努力开创文旅体融合发展新局面,本次马拉松赛就是其中最为生动的演绎之一。

所谓“文旅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文化+旅游”,以文化撬动旅游,让旅游更有文化,着力提升旅游品质,让广大游客获得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什么是“文化”呢?标准的解释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美食是文化、穿戴是文化、建筑是文化、风俗是文化、传说是文化,图书馆、博物馆、古庙、古碑……都是文化。不过,如果问你“这座山是不是文化”“这条河是不是文化”,你可能就会说“不是”,它们是大自然不是“文化”。其实它们依然是“文化”,只要与人类的行为发生了关系,只要留下了人类行为的痕迹,它们也就成了“文化”的载体。当你到了某一个地方,那里天蓝水净、柳暗沙明,在感叹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你也一定会对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民油然而生敬意——这里的人民一定有着热爱自然的情愫,他们的生活一定从容而幸福。这样的青山绿水,不是比那些刻意打造的人文景观更有“文化”吗?

这就是“文旅融合”的桐庐路径最值得发掘的地方,美丽的山水、美好的生态才是桐庐发展“文旅融合”的底色。当然不可否认,桐庐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文化名胜数不胜数,但辩证看待,文化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好的文化不应仅仅存在于图书上、博物馆里,更应该存在于当代人们的生活中、抬头可见的山水中。就以桐庐此次马拉松赛的主题“跑进诗乡画城 乐享潇洒桐庐”来说,“潇洒”二字无疑来自于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咏》。范仲淹在桐庐留下的诗文与政声确实属于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但今天我们吟诵范仲淹的诗文,不能仅仅沉浸于其美丽的辞藻,更要以现代人的视角读懂其字里行间蕴含的“生态文明”——“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潇洒桐庐郡,清潭百丈中;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要说桐庐的“潇洒”从何而来,无他,不就是美好的山水、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人民吗?

古人说:“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丝竹是人类的文化,其实能于山水中体会音乐之美同样是人类的文化。先搞清什么是“文化”,“文旅融合”才会找对路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周夏    
杭州的这三个方面决定了她成为最适合生活的城市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