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社会民生
试论“出行”与“安全”之关系

在下线了436天之后,滴滴宣布,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顺风车试运营。最早宣布的运营时间是5:00-23:00(女性5:00-20:00),随即招致“歧视女性”的批评,然后是滴滴总裁柳青公开道歉,运营时间也调整为统一的5:00-20:00。

道歉,是对的。尽管最初的方案某种意义上也是为女性乘客的安全着想,然而这样的“着想”却并没有让她们享受到某种照顾或者福利,反而成为事实上的利益受损者,不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吗?是的,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当我们在谈论“出行安全”这四个字时,不管怎么强调“安全”,都不能抛开“出行”谈“安全”——你都不许她搭你的车了,侈谈“出行安全”还有何意义呢?

滴滴顺风车即将重新上线试运营,从公众反应来看,一方面是充满期待,一方面忐忑不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并非担心自身的安全,而是要表达一种忧虑:一旦再次发生相当严重的恶性事件,顺风车是不是还要再次下线?

这就涉及如何辩证看待“出行”与“安全”关系的问题。“安全第一”是永远没错的,然而作为交通服务者来说,它的第一责任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出行”的便利。强调安全、追求安全,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出行”,而非限制“出行”,“出行安全”的意义建立在“出行”之上。追求安全无止境,然而人类追求安全的能力又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冷静下来,厘清我们能够达到怎样程度的安全,以及这样的安全程度足不足以支持我们所要做的事情。譬如走路有可能摔跤,如果走一步摔一跤,那么就索性躺倒在地;如果走上千步、上万步才有可能摔那么一跤,为避免那一跤而止步不前,岂非糊涂?而不论是从理论上、技术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有足够的数据证明,网约车相对于传统出租车,不仅更便利,而且“更安全”。

一方面,相对不安全的交通服务一直在运营;另一方面,相对更安全的交通服务一直在“闭关”。而尽管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沉潜,不停地打补丁,能做的都已做了,然而对于顺风车重新上线,柳青依然自言“如履薄冰”。有人就评论说,滴滴已成“惊弓之鸟”,不知道怎么飞了,不然也不至于有那么一个“歧视女性”的方案出来。不能不说,无论是公众还是滴滴,对于“出行”与“安全”的关系,都存在着过于拔高“安全”的倾向,从而忽视了“出行”这一核心意义。

一位特别支持顺风车回归的受访者这样表示:“不管用什么样的措施,‘意外’还是会有的。”作为社会来说,在督促企业完善安全措施的同时要给企业的生存留有余地;作为网约车平台来说,“出行安全”永远在路上。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郑秋青    
网售禁令之下,电子烟为何难下架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