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教育科技
古有削足适履 今有削足适度

重复率,是判定一篇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的关键指标。自翟天临论文抄袭事件之后,各大高校纷纷加大对于毕业论文“重复率”的审核,意外带火各式各样的“查重”网站与软件——毕业生们为求过关,在提交论文之前不断光顾“查重”网站,根据提示对论文进行修改。

常理,论文有没有抄袭,作者自己最清楚。那么毕业生们通过“查重”网站自查自纠,着实像极了“郑人买履”的寓言,“宁信度,无自信也”。而从今天的情形来看,那位“郑人”也可能别有苦衷——脚固然长在自己身上,尺码却掌握在别人手里,而依法,买鞋子只能按尺码而禁止当场试穿。这后面的情节当然属于杜撰,然而却是当下一些高校正在做的,当学校负责审核论文的机构与老师就是依靠“查重”软件来判定学生论文“重复率”的时候,大家也就只能“宁信度,无自信也”,“削足”到“适度”而后止——“削足适度”乃是“削足适履”的续篇。

道理很简单,你可以自信从无抄袭,然而却不敢保证就能轻易过了“查重”的关口,比如笔者上引“郑人买履”就可能被判“重复”,凡与已发表文字相同的部分即是“重复”,它才不管你为什么“重复”。一位法学专业大学生提到,他的一篇论文在“查重”时被判定与另一篇论文“重复”,可两篇论文从主题到内容都没有任何关联性;当然,他也没办法另创法律名词或者为一些法律名词另创新的解释,也就意味着他只要下笔,就只能“重复”。

想起当年鲁迅先生遭遇过的尴尬——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陈西滢之流指为“抄袭”,他在反击的文章里有这么几句话:“自然,大致是不能不同的,例如他说汉后有唐,唐后有宋,我也这样说,因为都以中国史实为‘蓝本’。我无法‘捏造得新奇’……”鲁迅先生当年反击得有力,那是他没碰到今日之“查重”软件——人家说“汉后有唐”,你只能说“唐后有汉”。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然而“人工智能”距离人的智能有其短板,其超越人类者在于计算,其远低于人类者在于思考,而论文,则是人类思考的体现。这是多么难以明白的道理吗?只能解释为,有些高校、有些老师太过图省事,而不惜学生疲于奔命,甚至从中学会投机取巧的技能——即便抄袭又如何?只要学会变换字句、颠倒句式,就能轻易躲开“抄袭”的指控;而老老实实做学问,像鲁迅先生那样言前人所未言、见前人所未见,只因说“汉后有唐”,就会被指为“抄袭”。不必讳言,这样的图省事,已经让高校成为“查重”产业链上关键的一环,因为所有的“查重”都要收费。所以马云说得好,人工智能是否将造福人类,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金璟霞    
有一种独立叫向父母“借钱”上大学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