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谈政论经
基层社会治理如何“破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70年励精图治,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而我们70年来持续发展的根基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愈加复杂。如何解决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问题新矛盾?如何让老百姓幸福感持续提升?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工作亟待破除的坚冰。

稳中求进,风物长宜放亮眼。历史告诉我们,基层工作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复杂性,要求我们“慢工出细活”,杜绝一蹴而就。正如当下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一样,基层工作必须“稳中求进”。“稳”——体现在工作方法,可以重点从基层党建引领、基层协商民主、社会组织参与、乡贤参事、村规民约、文化道德滋养等方面来稳步推进。“进”——体现在转变工作方式,专业化是基层工作的必然方向。基层公务人员要努力做“专家”,善于借助专业调节机构、律师队伍参与调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唯此,才能使基层社会治理事半功倍。

依法治理,以法为纲铸基础。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则,也是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的标志,基层社会治理也同样遵循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基层社会治理要想行稳致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长治久安,要始终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抓创新、堵漏洞、补短板的同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可以重点从法治乡镇法制街道创建、村级法治标准、公民信用体系打造、基层法律服务完善、调解法治化、信访法治化等方面来推进。

万物互联,轻舟巧过万重山。基层社会治理常常面临繁琐复杂的工作,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更符合当今社会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通过“互联网+基层自治”、“互联网+矛盾化解”、“互联网+公共安全”、“互联网+执法司法”、“互联网+公共服务”等模式拓展基层社会治理的覆盖面。与此同时,基层社会治理也要善于运用自媒体,拓展沟通渠道、构建对话平台、促进信息公开、推进共建共治,进而形成多元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民生为本,幸福感是“一号工程”。民生工程是党和国家总体工作的前沿阵地,与群众接触面最广泛、最直接。从衣食住行到养老医疗,从上学就业到公共文化服务,都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环境生态优美、社会平安和谐是基层工作的要点,也是老百姓幸福感的源泉。不以百姓利益为第一要务的基层工作都会被一票否决。能让老百姓感到幸福的基层工作才有价值,我们一切努力的落脚点是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让基层工作惠民亲民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人民”应该成为每一个基层公务人员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

来源:杭州网    作者:王诗婷    编辑:金璟霞    
三味真火“炼出”合格年轻干部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