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舌尖上的文化吸引力

美味无国界,舌尖有自信。

当前,亚洲美食节在杭州,声势浩大、鼓点紧密,可谓“功夫在吃外”。

自古以来,膳食,是异乡客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绝妙“入口”;佳肴,是天下万族达成共识、携手多赢的美妙载体;同饮一壶酒、共赏一盏茶,此间滋味长:这佳酿与醇茗,是陌生人建立信任友善往来、老朋友忆峥嵘岁月稠的诗意篇章。

譬如1972年2月,杭州利民食品厂的核桃糖,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钟爱,作为国礼,呈予美国总统尼克松。一款香酥脆的零食,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历史破冰,成为两国交往的甜蜜润滑,尼克松在国宴祝酒词中高度评价访华之旅:“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譬如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结束,邓小平同志请荣毅仁等工商界五老吃白菜涮羊肉火锅,热气氤氲之中共商国是:应调动更多积极性、团结更多的人,为实现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目标而奋斗,尤其是一直“靠边站”的原工商业者,海内外联系广泛,有丰富的经商与实业经验。这一顿白水火锅,引出一台改革大戏,此后数十载,我国广大工商业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舞台上神采焕发、献智出力。

再譬如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访华,在各国媒体镜头下优雅地品尝螃蟹。如今,大闸蟹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特色代表,是国宴必备菜品,拥有巨大的世界影响力,杭州G20峰会上,经典的蟹酿橙就惊艳了各国首脑。

我们对一道美味的关注和认可,往往是源自对一方水土人文的关切与喜爱。笔者在本届亚洲美食节上获悉,漫画大师蔡志忠入杭10年,最爱袁枚笔下的龙井虾仁,只因此味与他至臻至简的人生哲学高度契合:最鲜的西湖虾佐以最新的龙井茶,是谓“新鲜”。而瑞士青年Didier Rudolf Quarroz则表示,正是因为钟情中国茶,才会赴杭州创业,他的中文名“郭荻”取了白居易诗作《琵琶行》的意境:“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闻香下马,知味杭州,青梅煮酒论英雄。我们举办亚洲美食节这类节庆展会,饮食是载体,文化是核心。杭州依托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展现亚洲饮食源远流长的深厚内涵与风采魅力,助力推动文化大交流、无国界联欢。舌尖上的自信,蕴含了创业创新的无限可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磊    编辑:金璟霞    
时间沉淀出来的遗产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