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媒评集
警惕被焦虑“折叠”的教育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房车陪读”。

这台长期停驻在温州某小学门口的房车,耗资50多万,近期成为舆论热点。车主称:“家离学校太远,有了房车,孩子每天可以多睡4个钟头,学习也自律了。上课时我会驶离处理生意,放学前赶回。每周五把房车开回永嘉充电、清理生活垃圾、准备下周生活用品,周日晚或周一早开回学校。”

网上搜了搜,早在2016年,中考前数月,海宁有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也开房车陪读,并且直接停在了学校操场边上。

房车,为远距离上学的孩子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实现了“学习”和“休息”的无缝对接,提升了中小学生往返家校的安全度,却也在无形之中切割了教育丰富的外延——

“走读”时期的左邻右舍,是一个个空荡荡的停车位,“鸡犬之声相闻”无从谈起,陪读父母和孩子成了游离的单细胞家庭;狭窄封闭的车内空间,犹如胶囊旅馆,把“生活”压缩成了“吃饭、睡觉、写作业”,孩子缺乏最起码的成长体验和社会交往;一张精细到分钟的作息时刻表,充斥着眼前的焦虑,遮挡了远方的诗意……如果房车生活贯穿9年制义务教育,在“房车陪读”下长大的孩子,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还能经得起风雨吗?

其实,新闻中的父母也坦承,“房车陪读”绝非长久之计,而是非常状态下的“不得已为之”。海宁那对父母说,只要学校结束紧张的迎考复习,孩子就能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温州这对父母则表示,已经到杭州物色了另一所学校,准备择日为孩子转校。

有一种说法,“最好的学区房在你家书房里”,“房车陪读”则将此话推进到一个极端。我们真的需要房车来助力教育吗?本质上,这些房车是被焦虑驱动的,而这份焦虑也“折叠”了教育的许多内涵。在“房车陪读”家庭,课业被无限放大,成为僭越了一切生命要素的“首要优先级”,所有事务都要为孩子的需求让路,这是一种相当畸形的教育生态,长此以往,孩子将无法对自身以外的事物形成关注与关切。

在杭州援建结对的贵州黔东南,不少孩子得翻山越岭去读书。杭州学军中学退休校长陈立群掌印台江民族中学后,引领山沟沟里的孩子读天读地读未来,2018年高考中,破天荒有8名学生超过600分(此前当地已连续10年无人上线600分)。他认为,教育首先是精神的成长,是人性的觉醒,是思想的解放。

希望不再出现“房车陪读”的新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磊    编辑:金璟霞    
改革攻坚需要“改革体验官”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