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州视角
精准扶贫 让无力者有力

2018年开年以来,从月薪2000多元攀升至月薪12000元,31岁的恩施州长梁镇天生村贫困户杨宏春,在杭州通过双手实现了脱贫。从一名苦寻生路的农村妇女转型为掌握专业技能的职场女性,杨宏春以自强自立赢得了人生价值与社会尊重。

杨宏春的事例,是“精准扶贫”的范本。2017年起,杭州市滨江区与恩施州建始县开展了劳务协作对接帮扶工作。在政策利好下,在杭州工作多年的恩施籍高级育婴师冉小燕,回到家乡开设了第一个育儿嫂培训班,鼓励贫困妇女“赊账”学习,赚钱后补交学费。杨宏春就这样成了一位月嫂,上岗第一个月到手薪水7000元,几乎是她过去在超市、工厂打工4个月的总和。

目前,杭州已为11000名恩施贫困人员开展月嫂实用技术培训,提供育儿岗位1万余个。而在建始县,约59000人的贫困劳动力中已有约41000人通过对口劳务输出,在各行各业实现了转移就业。精准扶贫,就是让无力者有力,有选择生活的能力——比如杨宏春,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现在“都敢想了”:学个驾照买辆车,还想在县城买个房子。

杨宏春式的励志转型,在说明精准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不能栽盆景、搭风景,而是要分类施策,要懂得下“绣花”功夫,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

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看,精准扶贫务必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正如杨宏春所言:“要让老公看得起我,要让儿子为努力的妈妈感到骄傲。”必须唤醒贫困人群的“生命自觉”,一种改变贫困的自觉,一种建立信心信念的自觉,一种行动的自觉。

从谋定而后动的方式方法来讲,精准扶贫,要先“看”再“扶”: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看农户受教育程度和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

“看”明白了,才能从贫困地区最需要的领域入手,聚焦项目谋划、资金安排、措施落实,在改善教育、医疗、就业条件等方面,斩断代际“穷根”、增强“造血”能力,改善生产生活、丰富收入收获,改变贫困人群的生命状态和命运走向。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磊    编辑:金璟霞    
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成为公共场所标配大潮起之江,影像话改革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