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印月三谈
现代对接未来的“大匠”

日前参观西子航空,在一个车间的透明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造型各异的纯手工金属制品。乍一看,以为是哪家祖传的宝贝。这是年轻的员工进入这家为国际航空巨头制造起落架等精密设备的公司时,必须过的第一道关。

回想2018年举办的第二届“杭州工匠”评选活动,其与第一届有所不同的是,制造业技师比例有了明显提高。这是认知与视野的一次拓展,是对工匠一词的重新定位,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准确演绎。这意味着,很多像西子航空车间工人一样的员工,他们的成长“天花板”已经打得更开。他们将与著名的传统工匠一样,有更多的机会走上被聚光灯照亮的舞台和奖台,并且将工匠精神演绎出时代的特质。

工匠概念,前几年曾经被人误读了。一代代传统手艺人、一些非遗与接近非遗的传承人,成为各地争相推上台接受表彰的主要对象。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很宝贵,也值得表彰。他们身上最宝贵的是对传统手艺与执着精神的共同传承。将这些宝贵的传统特质继承下来、传承开来,是时代的必然,是更好地走向未来的必然。因此呵护和珍视传统工匠精神的价值,是责任,也是使命。

但是整个社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与创造,更是现代工匠最具成就感、最具引领意义的样板。因此如何发掘更多现代产业中具有非凡绝技、具有引领并推动产业升级意义的工匠,让他们在得到企业高薪资待遇的同时,受到社会的推广与尊重,这是一个精准把握工匠精神的现实与前瞻性的命题。杭州在这一点上,已经有所突破。这在第二届受表彰的工匠名单中,是可以解读出来的。

时代不同,匠人的存在价值必定会有所不同,唯一不会改变的是工匠精神。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这是现代工匠的主体特征,也是时代的需求,是质量强国的主力大军。

如果杭州把工匠的定位重新梳理,便会发现,杭州有很多的新面孔已经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奔走得有模有样。他们可以是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可以是世界技能大赛中的夺冠者,更可以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一名程序员,是科技创新的一名领头人,是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引进或者用脚选择来杭就业的任何一个广义的人才与就业创业者。

杭州工匠队伍的打造,需要确立国际化人才概念,需要下一盘很大的棋,需要在人才引进、待遇保障、发掘表彰等所有能够推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具有国际化竞争实力的大目标上做好整合与协调,让工匠与工匠精神,贯穿到各行各业。如此,杭州工匠的概念才能准确到位,杭州工匠的阵容才能具有“国际范”。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刘雪松    编辑:金璟霞    
让美好教育滋润每一寸土地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